#「闪光时刻」主题征文二期#
徐玉兰老师是越剧徐派的开创者,她是越剧中少见的能演英雄的女小生,唱腔激越高亢,表演自然洒脱,一改越剧轻柔婉约的风格。
她的《北地王哭祖庙》,唱腔高挑,感情充沛,把刘谌的悲愤、痛惜和绝望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句“把先帝东荡西扫、南征北剿、衣不卸甲、马不停蹄,挣来的三分天下、蜀汉江山,白白断送在今朝”,唱得荡气回肠,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周总理看了后都忍不住称赞:谁说越剧软绵绵的,徐玉兰同志的《哭祖庙》就很高亢壮烈嘛!
然而,就是这个高亢壮烈的徐玉兰,居然出演了温柔小祖宗贾宝玉。
实事求是的讲,徐玉兰老师的形象和唱腔特点,和贾宝玉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但她硬是凭着自己扎实的功底和超凡的领悟能力,演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贾宝玉。
活泼调皮,多情叛逆,既契合人物的年龄特征,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宝哥哥,凝结了一代人的红楼记忆。
北地王和贾宝玉,两个风格迥异的人,居然被同一个人唱活了,不能不说是戏曲史上的一个奇迹。
现在浑身英雄气的北地王和温柔得像女孩子的贾宝玉,都成为了徐派小生的代表人物。
徐老师临终前尚关心着戏曲事业的发展,她说,现在文艺娱乐种类多了,看戏的人少了。
她说,现在戏曲场馆的建设力度跟不上,戏曲人才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她还说,现在有些戏曲演员不深入生活,基本功不扎实。练功苦,收入低也吓跑了不少年轻人。
真是一语中的,字字珠玑,不愧是一个热爱戏曲事业,关心戏曲事业,洞透戏曲事业现状与发展的老艺术家。
徐玉兰老师已与世长辞,世间再无徐玉兰。
但她留下的徐派艺术却成为越剧艺术宝库里的瑰宝,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越剧艺术工作者和越剧爱好者们。
徐老师千古,徐派艺术常青。
向徐老师致敬,向每一个辛苦耕耘,为戏曲艺术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老艺术家们致敬。
向至今仍奋战在舞台,致力于戏曲艺术发展的戏曲艺术工作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