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越剧红楼梦黛玉唱词

王文娟老师仙去之后,想写点什么的。一直很遗憾没有完整地看过越剧《红楼梦》,要写也无从写起。昨晚和旭哥儿闲聊,忽然扯到这里,他给我截图看了几段越剧唱词,惊叹写得极妙。我顿时移不开眼睛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这样的词,自然是人间绝妙了。

想起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回,黛玉听到戏词,感慨说:

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我今日竟然也同此心了。闲话少叙,且来看词:

这一段是黛玉葬花所唱选段,后半部分是《葬花吟》原词,我有文章写过,不赘述。

绿堤柳丝花径,本都是美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但哀怨的笛声,将整个环境的格调定为悲凉,这样美好的大观园,在黛玉的眼中却是愁城。她愁的地方,正是因为春将尽,花渐谢,鲜活的生命被欺凌摧毁。于是黛玉与花达到了共情,黛玉即是花,花也是黛玉,她们在这样无奈的环境之中自然带愁含恨。由此黛玉进一步而感伤,她的愁与很是无人能与她共鸣的,也没有人能够成为她的知音理解她。在她看来,花也和她一样存在着这样的困境,所以她要成为花的知音,和花共鸣,避免花和她产生相同的命运。在这样一段递进的情绪渲染下,《葬花吟》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原文的描述是:

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此唱段正是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八个字的最强注解。

这一段是紫鹃对黛玉说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后,黛玉的唱段。

原文是:黛玉听了这话,口内虽如此说,心内未尝不伤感,待他睡了,便直泣了一夜,至天明方打了一个盹儿。

书中黛玉的心理活动我们无从知道,在诉肺腑一回,有过只言片语的描写:

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紫鹃则将她的心事直接说了出来:

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在这段唱词里,不仅唱出黛玉“内心伤感、直泣了一夜”的心理活动,还将她的真实处境全盘端出。寄人篱下四个字看来简单,但注解起来却有一大堆,最疼她的外祖母,毕竟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她不敢对贾母恃宠撒娇。舅舅舅妈是亲戚,相处起来客客气气的。凤姐是表面功夫做得好。同龄的姑娘们虽然常在一处,但毕竟是表姐妹,无法交心。寄人篱下的日子如此不好过,宝玉便成为黛玉黑暗中的唯一一道光,黛玉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宝玉身上,两人虽然有情,但渺渺茫茫,婚姻大事始终如镜花水月。所以寄人篱下的黛玉,看不到未来,一切全成了未知数。

很多人无法体会到黛玉寄人篱下的心酸,甚至认为她每天吃饱了就会无病呻吟,认为贾母贾政王夫人对她那么好,她还一天天觉得自己“风刀霜剑严相逼”,简直庸人自扰。说这种话的傻子快来听听这段唱词吧。

黛玉焚稿是续书中写得最好的一场戏了,我们仅仅能从焚稿的举动去推测她的内心世界。但本段唱词则用黛玉之口直抒胸臆,更难得的是,唱出了黛玉的一生,是她短暂而灿烂的青春的最佳总结。

与诗书作伴,与笔墨结亲,她的高洁与孤独一览无余。但同时,她也有过欢乐,作诗填词的美好时光,都因她的文字笔墨而崇光溢彩。最重要的,她的诗稿是为自己而作,为知音而言,不带有任何世俗的欲求。此外,诗帕是她的爱情,是她的知音,现在知音没有了,诗帕也失去原有的意义。这也使得黛玉希望破灭,人生彻底陷入永寂。她的死亡也终于不可避免了。

很感谢唱词的创作者,他读懂了林黛玉,唱出她的心事,唱出她的一生。也感谢黛玉扮演者王文娟老师,祝她早登极乐。

-----------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