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年,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浙江图书馆阿克苏地区数字分馆成立,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随时随地可以阅读浙江图书馆馆藏书籍,建成的“信阅”平台更是可以免费邮递、免费借阅,坐等浙江全省图书馆好书上门。
一座座农家书屋在村里建起来、一个个文化礼堂提升扩容、一个个乡村大舞台丰富群众生活……年,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创新实施交流合作、阵地铸魂、人才培育、产业提升四大工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推进交流交往交融,铸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用“我爱浙疆”品牌统筹文化润疆各项工作,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诸多创新实践。
加强“我爱浙疆”品牌建设
全力打造文化援疆“金名片”
年,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打造“我爱浙疆”文旅援疆品牌,探索筹建“组团式”文旅援疆新机制,让各项工作层次分明、见到实效。
协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阿克苏地区行署、一师阿拉尔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对口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出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旅援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统筹推进文旅援疆工作,形成前方、后方、地方联动的文旅援疆“一盘棋”机制,浙江省、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对口20多家单位牵手合作共建。年,完成文旅援疆投资资金约2亿元,项目多个。
同时,按门类、专业,统筹化、系统化、体系化推进文化润疆业务工作,集中力量,务实推进文博浙疆、书画浙疆、戏曲浙疆、书香浙疆、传承浙疆、舞动浙疆、英才浙疆、文创浙疆、韵律浙疆、诗画浙疆等十个方面具体举措。
年,以“文润百年”建党周年为主题,集中式、覆盖式开展百场红色戏曲巡演、百场戏曲校园讲座、百个城市书房建设、百件历史文物巡展、百幅党史资料巡展、百幅农民画作品巡展、百名文艺人才培养、百件文艺作品创作、百场主题微型党课、百场红色歌曲大赛等十项“百万”系列基层文化援疆活动。
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工程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前后方联动,协调浙阿文化单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大力推动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实施“文博浙疆”,加大文物考古援疆力度,协调建成浙江省博物馆阿克苏地区数字分馆项目,启动柯坪县齐兰古城文物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协调浙江省博物馆、阿克苏地区文博院等单位在两地开展《江南生活美学》《良渚的世界》《丝绸之路金银货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系列文物交流展览18场次,互派文物专家举办《传世国宝进阿克苏》等文物知识讲座,组织浙江、阿克苏两地少先队员开展“万里赏国宝·童心永向党”“云”队会。
实施“书画浙疆”,推动浙江美术馆、阿克苏地区文化馆等单位在两地开展《天山抒怀·湖光山色》《建党百年·民族团结》《民族大团结》等系列美术交流展7场次,组织浙江美术馆等单位多人次美术家为阿克苏书画爱好者授课教学,创作捐赠书画作品多幅。
实施“戏曲浙疆”,协调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等单位在阿克苏举办《浙阿同庆·建党百年》红色戏曲巡演、“百班万人”校园昆曲广播操教学、百场戏曲进校园讲座等戏曲活动36场次,协调浙江演艺集团等单位举办《红船》大型歌剧等一批有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文艺巡演活动4场次。年,组织浙江艺术家批次、多人次赴阿克苏开展各类文化走亲活动多场次,支持基层文化活动50场次,多万人次浙阿各族干部群众参与。
实施文化阵地铸魂工程
全力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坚持以点扩面,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民生公共文化投入,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程。
实施“书香浙疆”,完成阿克苏地区数字图书馆项目,在阿克苏地区各县(市)集中推行图书公共文化项目,建成阿克苏地区文博院等3个试点“阅读基地”,建成新和县图书馆等3个图书馆,建成温宿县金华新村等5个乡村文化综合体,建成柯柯牙纪念馆等90个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协调捐赠书籍、绘本、电子阅读器等多万册(套),注入基层文化阵地新内容,让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学习文化知识。
实施“传承浙疆”,完成阿克苏地区数字化文化馆非遗展厅项目。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和旅游节、春雨工程培训文艺小分队、中华才艺秀大赛、浙阿大讲堂报告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覆盖地区、县(市)、乡(镇)、村(连队)的基层文化活动,培养“一乡一队”和乡(镇)中小学生文艺群体,组织发动百万群众参与,创作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和非遗文化作品,在乡村开展巡演巡展。
实施“舞动浙疆”,组织浙阿两地群众举办云端连线乡村排舞大赛、乡村广场舞大赛、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万名文艺舞蹈爱好者拍摄自创舞蹈视频,上传云端,全网评比,组织专业团队示范教学,推出艺术之星,组织优秀节目赴乡村进行百场巡演。
加强文化人才培育建设
全面提高专业人才业务能力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
实施“英才浙疆”,在阿克苏打造“书香浙疆·阅读基地”“韵律浙疆·工作室”“浙阿戏曲工作坊”“创作采风基地”等一批人才培养平台,年,建立柔性文旅援疆人才专家库,根据受援地需求,实现各县(市)资源共享、行业共享,先后有20多人次柔性援疆人才专家赴阿克苏工作。借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师资力量开展网络教学“双千计划”,完成文化专业人才培训人次,开设9类11期旅游行业课程、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人次。组织阿克苏文化人才赴浙江举办培训班3场,完成培训90人次。组织浙江文化专家赴阿克苏开展“春雨工程——文化人才培训班”“浙阿文艺交流培训班”等现场教学授课4批次,完成培训1人次。
实施“文创浙疆”,实施阿克苏农民画家培养项目,遴选多名有潜力的农民画家,成立农民画合作社,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浙江美术家进行授课,帮助创作数百幅优秀美术作品,进行浙阿两地巡展。协调浙江美术馆、地区文旅集团等单位,实施农民画产业化项目,完成农副产品、饮料食品、服饰箱包、家居器具等10个系列46个款式的文创产品研发销售,支持文创产品开发,助力受援地产业转型升级,柯坪柯小驼、拜城有礼、阿克苏天山公主等“一县一品”文创产品体系建设,建设文创商店和专柜,以文创赋能助推农民画产业新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韵律浙疆”,协调浙江音乐学院等单位建立“音乐工作室”,鼓励援疆文艺教师建立音乐教学站,组建校乐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推广。实施戏曲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等单位戏曲柔性援疆人才进行教学培训,开展师徒传带,培养民族演员戏曲“网红”,帮助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拉尔市文工团等单位编排京剧、昆曲、越剧戏曲节目,组建基层戏剧社会组织,推动戏曲文化传播,学戏曲、唱戏曲成为阿克苏群众的时尚。(叶锡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