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每位戏曲演员来说,成为“状元”的标志似乎就是获得戏曲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一位戏曲演员只要获得了梅花奖,在剧团中就会被高看一眼,当然这些人一般本就是剧团力捧的演员;获奖之后工资待遇也会上一个台阶。于是全国众多的院团都很看重梅花奖,演员也都为此全力以赴。
05:00每个奖项都有被批评之处,梅花奖也是。梅花奖因种种弊端而被称为“霉花奖”、“水梅花”,那么梅花奖为什么被如此戏谑呢?梅花奖有哪些弊病呢?
弊病之一:评选不透明
从现今国内文艺奖项来说,金鸡奖、百花奖、金鹰奖、金马奖等奖项评选都基本能做到公开透明。如金马奖每届都会公布作品评选时的得票数;争议比较多的金鸡奖每一届也都会公布评选委员会名单;百花奖还会海选观众评委,而作为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评选却令人费解。
梅花奖得主韩再芬据年3月最新修订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评奖细则》中的描述,各推荐单位都将材料上报给“梅花表演奖评奖办公室”,之后“由中国剧协分管领导协调有关部门组成有中国文联有关人员参加的初评委员会”,这些“有关部门”是哪些?梅花奖评选办公室和剧协从未声明,更别说公布评选委员会名单了。每次颁奖能看到的资料就只有“获奖名单”。
梅花奖一个被认为是戏曲最高奖项的梅花奖却在评奖流程上有如此大的缺陷,也就难免被调侃为“霉花”和“水梅花”了。流程公正代表着一个奖项的公信力,一个奖项的公信力是慢慢积累下来的,也是慢慢破坏来的。
萱墨阁定制千层底汉靴提花贡缎戏曲婚鞋淘宝¥购买弊病之二:创新的黑洞
梅花奖评选有两个有意思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针对演员来说的,参评演员年龄不能超过45岁,这个为了激励中青年演员的做法可以理解。第二个条件是针对参评作品的,申请参评梅花奖的剧目需要是一台新创的大戏或一出改编的传统剧目,也可以是折子戏专场,但必须有一出新戏。要求看似比较严格,但昆曲和芭蕾舞剧却可以例外,民间参评剧团同样可以不演新戏。按照这个条件的意思,所有想要获梅花奖的剧团都需卖力创作新戏。
越剧《梁祝》(左为梅花奖得主茅威涛)创作新戏本无不可,近些年来,众多剧种产生的新戏数量亦不少,但可怕的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排出的新戏很少出现在商演或日常的舞台表演中。于是排演大多数新戏的唯一目的就变成了评选梅花奖。
出新戏也不是容易的事,故而出现了一大批“雷人”的戏,比如《心比天高》和《郑和》两部剧。历年来夺得梅花奖的剧目中很少有成为经典的,只要获奖,皆大欢喜;若落榜,剧团便有苦说不出,演员也是有苦说不出。
梅花奖得主于魁智与李胜素为了筹钱排新戏而卖房卖车的演员不在少数,如曾在媒体上引起巨大轰动的济南京剧院演员李青,当时剧团生存艰难,无力排新戏,但她硬是把一百多平的房子卖了,全家三代人挤进三十多平米的老屋,之后才得到了政府与企业的资助而排成《李清照》,最终捧得“梅花盘”。
弊病之三:从“戏曲”到“戏剧”
梅花奖本是戏曲界的最高奖项,定位非常明确;但其后增加了话剧类,之后更是增加了歌剧、舞剧等,大有将梅花奖实现中国舞台艺术大一统的气势。
梅花奖得主洪雪飞(右)可是这种愿望被打破了,且不说将话剧、歌剧、舞剧放在同一个平台是否具有学术意义上的可比性,仅是话剧界设立“金狮奖”就意味着梅花奖内部的分离。梅花奖对于最顶级的话剧演员吸引力远远不如金狮奖,现今只有偏远地区的话剧院团才对梅花奖“耿耿于怀”。
宋丹丹年时宋丹丹《回归》曾荣获梅花奖,但她因程序不公开而拒领梅花奖,她是目前所知对梅花奖“开炮”的第一人。
观音菩萨扮演者左大玢亦为梅花奖得主总结
目前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奖项是将话剧、歌剧、舞剧纳入一个奖项之中的,更别说还有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戏曲。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的梅花奖评选尤受诟病,评选程序与其授奖范围是受诟病的根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