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省湖南省,有19个地方戏剧种,

一眼看湖南,知晓湖南事。

最近,正在看民国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其中对于国粹京剧的普及,让我很想来谈一谈湖南的地方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戏种,其中以京剧名声最大,其次是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戏曲萌芽于先秦,古人信奉天神,会以歌舞娱神;鼎峰于年,我们熟知的戏曲人物,如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都是这一时期的人物。

大量优秀的京剧演员涌现,将中国戏曲推向了鼎峰。湖南,在国粹京剧的传承普及下,并存了19个地方戏剧种,可以说是中国戏最多的地方。

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剧、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阳戏、花灯戏、苗剧、傩戏、侗戏。

然而,即使是作为戏剧大省的湖南,这19个地方戏剧种的在本土的发展却并不好。一个成功可以上台的戏剧演员,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汗水。

比如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张璇,11岁入行,苦练20年,才熬成了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智斗》中的阿庆嫂一角儿,张璇一演便是13年。戏剧的出师程度之难意味着传承的艰难,这才是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专业文艺团体的侗戏、傩戏只得没落,而仅靠单个专业剧团的巴陵戏、湘昆等亦是艰难支撑,后继无人,剧目贫乏,传播区域日窄,这样的情况如何不会衰落?

对于不懂戏的年轻人来说,站在台上的戏剧演员往往是一句唱词唱完,表达的是什么都不清楚。最熟知的故事《贵妃醉酒》、《刘海砍桥》、《武松打虎》,而若是再说点其他的,往往是一脸懵。

为了挽救湖南戏曲,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年颁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

意见里明确指出对目前的19个地方戏剧种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普查,并建立和完善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有关湖南地方戏剧的资料,网上的资料并不多,我想,这也是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原因之一。二手书网上有很多关于湖南地方戏剧的资料。

在年,湖南的戏剧研究全面铺开。《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湖南戏曲音乐集成》编撰工作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

尹伯康写于年《湖南当代戏剧研究纵横谈》一文中,曾有一段描述:

有些同志还有一些独特的取得资料的做法,如徐竞存常常在地摊上发现和获得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有同志在旧书摊上购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全套《湖南戏剧》刊物,如获至宝。年创刊的《湖南戏剧》,停刊于年4月底。

戏曲的传播及研究工作并不容易,实地考察,观看剧目的现场演出,边看演出边做记录。这种工作如果不是热爱戏曲,怎么会有耐心做下去。尹伯康曾在文中称,自己花了半年心血主编的《湖南当代戏剧大事记》,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只得自己花了4个月工资刊印本,内部发行。

戏剧的传播,慢慢的变得小众,你无法把它变成九年义务教育。所幸戏曲的传播并不仅仅限于书本,当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中谭维维的秦腔唱法,让不少乐迷着迷,张艺兴的改编版《刘海砍樵》等亦是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个人认为,戏曲的创新才是能否流传甚广的最大原因。

关于湖南戏曲,你有什么想聊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引用资料:

尹伯康:《湖南当代戏剧研究纵横谈》

红e问:湖南有哪19个地方戏曲剧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