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方山水走天涯长腿驴叔

中国的景色里,或许有青藏的广阔、九寨的色彩、抑或边疆的黄沙漫天,但每每想起来,总还是那一副亭台楼阁配青山绿水。

一艘小筏,二两小酒,在山岭间的江面泛波而过......有谁没幻想过自己能有这样一番风流时光?桂林的漓江,能满足你的一切想象。

桂林的一方山水,每一幕都比想象中更美。

01

游——解锁漓江的最美线路

传统的20元人民币反面的那幅画里,最令人动心的不是山水,而是江面上的那一叶小舟。天高日长,一不小心就融进了太过空旷的自然背景里,甚至有点惊心。独善其身,或是悠然自得,这种往内心寻找天人合一的情结,是深埋在国人骨子里的。

漓江的漂流,从桂林开始,喜欢休闲的人坐在三层大船上,一路悠哉地看完每一座小山包,直到阳朔。追寻精华的则直接开到兴坪和杨堤,包一个4人机动小竹筏,可远观也可以近到岸边,自由自在地享受这神仙景色。

但真正的美色追寻者,除了这些常规路线,更等着慢时光的遇龙河,和夜晚被灯光点缀成幻境的两江四湖。

遇龙河是漓江最长的一条支流,这里没有旅行团,只有愿意自己探寻秘境的三五游客;竹筏也不是机动的,师傅撑着竹篙,一下下往前撑,一场漂流2个小时,速度很慢,远比不上机动设备,能做也不多,唯有带些糕点小酒,和师傅闲闲唠嗑,然后把目光停放在身边画一般的景色里。

两江四湖则适合夜晚的游船,这是个离市区近的新景观,集合了桂林山水的精妙之处。象鼻山可不用爬,逍遥楼可不用登,都在夜色里。

桂林是被水包围的城市,那些现代的痕迹在夜色中隐藏了,那个古画里的山水之城,只有在夜晚才活了起来,在游船上,被灯光打上琉璃色的山、楼和水,是科技给山水附加的仙境滤镜,盘活了一晚的神仙梦。

02

观——桂剧彩调赶早集

每个地方都有些本地人爱凑热闹的文娱节目,好比北京的相声京剧、江南的评弹越剧、四川的散打,桂林本地人就爱看桂剧彩调。

桂剧本身是一个地方剧种,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兴许很难听懂,彩调好一些,有些歌舞,但旅游的乐趣不就是这样,陌生人混进当地的杂酱坛子,染一堆奇奇怪怪的味道,自己还乐呵。不管怎么说,桂剧的服装扮相,还是花花绿绿好看的。

看桂剧彩调不必去大剧院或者跟着旅行社折腾,一样看不懂,不如就随便问问本地人,找一个小场子,一样热火朝天。桂林本地有个民间自发的桂剧艺术团,叫百花艺术团,还有更多的民间彩调班子。以前这些团就在七星公园旁边的六合路市场旁边搭个小台子,邻里老少每次都能围起上百人。

这个六合路市场也叫六合圩,也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旁边就是山壁壁,虽然是在桂林市区里,但是个赶集的集市。附近的乡民一早就来摆摊,卖新鲜的蔬菜、自己的蜂蜜、糕点、刚出炉的流油的板鸭;也少不了现场剃头、刮胡子、拔罐刮痧各路技能秀;甚至还有一溜儿二手书摊。

运气好的话(比如周末),红布一拉,唢呐一吹,小板凳瓜子准备好,现场的彩调秀就演起来了。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喜欢这些远在电影之前的乐趣,其实谁又不喜欢这股子热闹劲呢?

03

食——桂林米粉十碗起

广西几碗粉,螺狮粉盛名在外了,最正宗的是柳州。而桂林呢,则是桂林米粉当家做主的地盘。

全国各地的桂林米粉,基本都是瞎打闹,上不了桂林人的餐桌。首先,米粉有汤粉有干拌的,和海南的粉异曲同工。汤粉就不多说,干拌粉又叫做卤水粉,这每家米粉店自熬的卤水,是把食客馋进来的唯一武器。

卤水里的香料首先不可少,桂皮、八角、罗汉果等等,再加入牛骨或者猪骨,还有些店家不会让你知道的秘密配方,最后凭借比例和火候的微妙差异,整出一锅天下只此一家的卤水。这是一家真正的米粉店的毕生追求,而对桂林的老饕来说,找到一家完全符合自己口味的卤水,也是在这个城市中必不可少的梦想。

拿到米粉,要和火锅店一样去小料区,跟着自己的喜好加点酸的、腌的、辣的,汤不急,粉先嗦玩,再来一碗,才饱实。点的时候也可以多加些卤味,比如经典的卤腐竹,更悠哉地把一顿饭吃到心满意足。

可以说,街头巷尾,认真的桂林米粉店,就没有哪家是难吃的,多尝试几家,更能琢磨出一些门道和自己中意的口感来,这种乐趣,一碗粉是不够的,至少十碗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