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
跨越了多年的历史长河
绍兴在水波澹澹中流淌
在群山巍巍中屹立
将岁月积淀成千年的深厚文化
绍兴始于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期间经历了秦汉、晋唐、明清三个时期。
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绍兴成为越国的都城;秦汉之时,秦王政称会稽郡,绍兴成为天下名郡;晋唐之时,绍兴才俊不绝,曲水流觞,风雅天下;明清之时,绍兴更是文有峻骨,士如鲫多,才情义侠,光映古今。
会稽山
绍兴,积淀着多年的文化底蕴,遗存着魏晋之风,古往今来名士辈出,却在江南众城中低调从容。
俞天乐/摄绍兴自古便是帝乡。大禹治水功成于会稽,在此大会诸侯,死后葬于会稽山下。绍兴是越国古都,越王勾践在此卧薪尝胆,兴越灭吴,成为霸主。越王允常等皆葬于绍。绍兴曾是南宋“行在”,赵构改越州为绍兴,并以绍兴为年号,有“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志,希望在绍兴寻找中兴宋室答案,他将绍兴当成“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立国复业的基地。
府山
骆海淼
这里有越王台,走在这里可以感受风云变化的历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会在脑海里款款浮现。
这里有范蠡祠,来这里可以“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范蠡。
这里有文种墓,这位谋略家作为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都为历史记录。
这里有东山,谢安在这里隐居,而后“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这里有王阳明纪念馆,可以到此学习“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做事方法。
这里有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惠风和畅,尽显王羲之的文人意趣。
这里有陆游故居,可以探寻“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爱国精神。这里有秋瑾故居,诉说“鉴湖女侠”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的一生。
这里有鲁迅故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少年鲁迅的成长印记。
这里有蔡元培故居,是蔡元培出生和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中国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
文化之邦,名士如鲫。舜帝多次造访,句践卧薪尝胆,王羲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鲁迅以笔为刃投身革命……绍兴名士的风骨,在岁月长河中绵延承续,经久不衰。
江南水乡数绍兴,东方水城数绍兴。绍兴是江南水乡的最佳代表,“东方水城”是绍兴的最佳代称。水养育了越乡人民,也伴随着越地变迁,演绎着越中文明。
水阁桥
石冠千
这里自然环境优渥,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
“水,是绍兴的原色;水,是绍兴的生命。”作为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而闻名于世。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源于水,基于水,因于水。
纵观绍兴的文化,水文化是其根本,河流是构成绍兴城市的骨架,绍兴依河建城,城内河流纵横。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在绍兴平方公里土地上,总长公里的条河流,纵横交错。从空中俯视,绍兴宛若一座漂浮于水上的城市。
鉴湖
朱海芬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率众开凿山阴故水道,是浙东运河的最早组成部分。正是这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贯穿了绍兴年的历史,养育了越地风土,孕育了越中文明,也成就了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古纤道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它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水景画。古纤道始建于唐元和十年,至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却成为了这座城市永远值得铭记的历史。
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纳山阴、会稽两县三十六源之水为湖,水势浩渺,碧波荡漾,孕育了绍兴古城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也为诗人们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文思灵感。
东湖因山而生,因石而奇,因水而美。配以一叶叶乌篷小船,使“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的如诗意境得以真实再现,身处东湖犹在画中。
犭央犭茶湖(读作“昂桑湖”)既有水乡女子般的灵动婉约,又有大江大河般的气势磅礴。漫步大块青石堆叠的窄窄的避塘,一幅自然造景的模样,两边没有围栏,伸手就可感受近在咫尺的湖水,轻松融入这里。
犭央犭茶湖
胡超琦
剡溪,处在浙东唐诗之路的中间段,是古代诗人钟爱之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仰慕魏晋时期的风度,来探求剡溪的文化。剡溪夹岸青山,溪水逶迤,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这里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孕育出蜚声中外的越剧文化。
越国古都东方水城
绍兴的魅力
书写在历史里
浸润在山水中
内容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