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朱浙萍通讯员陈敏
浙江省第十五届戏剧节即将在金华启幕。12月1日起,30台戏剧将陆续角逐舞台。
浙江省戏剧节是我省专业领域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盛会,是繁荣戏剧精品创作、推出戏剧艺术新人的重要阵地和品牌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
本届浙江省戏剧节以“戏聚金华传经典,活力浙江唱未来”为主题,经各地各单位申报及专家评审论证,共有30台剧目入选终评,角逐舞台。
本届戏剧节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办,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
除了戏剧评奖、展演,主办方还以戏剧节为契机,策划安排了“一剧一评”活动、“浙里有戏”优秀剧目网络直播活动、“品戏读城”央视走进金华专题拍摄活动、“戏韵·今约”梅花奖得主戏服展、“浙里有戏”百姓摄影大赛、婺剧视觉符号设计大赛等,扩大戏剧节的影响力。
12月1日起,30台戏剧角逐舞台,大奖会花落谁家,敬请期待!
越剧《幽兰逢春》
《幽兰逢春》以“江南笛王”赵松庭的一生为创作蓝本,讲述长在乡野的主人公,从小受到民间深厚传统文化的浸润,违背家族承继书香、持家立业之命,执意走上习艺之路,执着笛艺,教学育人,对家人饱含歉意,对弟子充满真情,倾尽一生推动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故事。
越剧《钱塘里》
《钱塘里》讲述了钱塘晚高峰中,一场突如其来又司空见惯的交通事故,让一群普通人的命运相遇交织的故事。该剧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讲好了浙江故事,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间至善”。
京剧《战士》
《战士》讲述医院一位95岁的老共产党员胡兆富,60多年来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传奇一生。他用生命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书写着“战士,一辈子都要战斗”的人生华章,成为当代社会人人崇敬的“浙江骄傲”和“时代英杰”。
昆曲《浣纱记·春秋吴越》
《浣纱记·春秋吴越》讲述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被俘,于姑苏吴宫外养马,以尝粪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得返会稽后,卧薪尝胆,又用范蠡、文种献美女之谋,以声色之娱迷惑夫差。以重金贿赂吴臣伯嚭,离间吴王与伍子胥的君臣关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兴越。
歌剧《畲山黎明》
《畲山黎明》以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主线,根据畲族老妈妈勇救红军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年已花甲仁播三乡的“畲药婆”,因医治红军伤员与浙西南挺进师产生联系,在生死碰撞中,毅然救治红军伤员的故事。
儿童剧《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是一部以青少年群像为主体形象的红色戏剧。全剧以刘小六寻找父亲,追随父亲的脚步加入少共师为主要线索,以少共师参与的几次重要战役为背景,以刘小六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少共国际师也在战火中不断经受洗礼,成为一支坚不可摧百炼成钢的队伍。
杂技剧《七彩宝莲灯》
《七彩宝莲灯》取材自家喻户晓的传奇神话《宝莲灯》。耳熟能详的故事主线,截然不同的呈现方式,全新改编的剧情为观众呈现一个有欢笑、有成长、有人性的温暖舞台,并将高难度的杂技技巧与轻松幽默的儿童剧舞台融合,产生神奇的舞台效果。
越剧《我那“疯”的娘》
《我那“疯”的娘》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疯子的意识里,通过疯娘这一艺术形象,展现人类最质朴、最无私的爱——母爱。虽然疯娘是一个疯子,但作为一个母亲的爱却从未消失,这种爱在她精神残缺的身体里如种子一般生根发芽,并渐渐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
绍剧《秋之白华》
《秋之白华》根据萧山革命先驱杨之华事迹编剧而成,艺术地再现了杨之华从青年时代受五四运动影响,继而在上海大学受到瞿秋白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教育,参加工人运动、追求妇女解放事业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以瞿秋白、杨之华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创建新中国、追求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光辉形象。
越剧《却金亭》
浙江余杭苕溪畔有一座风雨古亭,名曰“却金亭”。碑亭题记:“明嘉靖年间,皖人王确来知余杭县。时县民孙启,被诬判死罪。确查得实情,呈请改判未获准;确不得已疏奏朝廷,力辩孙冤”。《却金亭》取材于历史真实故事,通过现代视角穿越时空隧道,洞隐烛微,钩沉幽情,从而折射出对“生命本体”的人文关怀,蕴含了“以民为本”的现实关照。
婺剧《千鹤女人》
《千鹤女人》以千鹤妇女张春兰、李大脚等打破“女人下田,没米过年”这一陈规陋习为主线,讲述了千鹤女人通过扫盲班的学习,开拓了思想,自我意识觉醒,为了展现自身价值,女扮男装下田劳动、困难面前据理力争,并成立农村首个“育儿组”的故事。本剧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甬剧《柔石桥》
《柔石桥》取材于浙江宁海籍作家、革命家、“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真实事迹,讲述了生活在小县城里的文学青年柔石在一次次宿命般的敦促与更迭下背井离乡,徘徊、抉择于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柔石桥两头,并最终义无反顾投入文学革命洪流,以生命为代价捍卫了信仰。
越剧《走马御史》
《走马御史》讲述了北宋宣和年间,奸臣童贯权倾天下,与金人勾结,卖国求荣。身为御史的陈禾不畏权贵、上疏弹劾,却因为徽宗软弱的性格和弱肉强食的朝堂秩序,遭到罢免。但是深受走马塘圣贤文化浸染的陈禾不忘初心,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唱响了一曲反对奸佞祸国、捍卫人间正道的正气歌。
姚剧《乡村心事》
《乡村心事》围绕乡村振兴折射中国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重拾人心、夫妻烦心、受诬痛心、对饮诉心、断指盟心、共富同心等情节,讲述阳明故里余姚的一个小康乡村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动人故事。
越剧《霞光》
《霞光》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央军委秘书、中央特科一科负责人、上海中央局秘书长李得钊为保护转移中央文库而英勇牺牲的故事。该剧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讲述温州红色故事的现代越剧,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剧,也是一部为民惠民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剧。
瓯剧《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南宋戏文,由当时温州的九山书会才人创作,距今大约年之久,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瓯剧《张协状元》传统而不失创新,六个人撑起一台戏,没有配角,都是主角。演员走心各饰多角,现场惊喜不断,笑声不断。
情景报告剧《温·暖》
《温·暖》以一对恋人——医院医生刘利亮和湖北籍女孩、温州某政府机关公务员张思静订婚为情节主线,围绕着温州和湖北两家人,因为疫情不得不一起隔离,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从冷漠猜疑到相互靠近,用真心书写着温暖的故事。
越剧《王十朋》
《王十朋》根据乐清名人王十朋真实史料进行艺术创作,通过王十朋与高宗赵构、妻子贾尤凤、老百姓的三条情感线交织编排,对其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和精神风范表达演绎。塑造一代名臣有血有肉、有诗有情的形象,谱写一曲民生为重、忠君报国、造福各方的清官赞歌。
湖剧《国之守锷》
《国之守锷》讲述了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从飞机制造教学改行导弹、航天科研,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东风导弹研究一线,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在年5月18日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远程导弹——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感人故事。
绍剧《喀喇昆仑》
《喀喇昆仑》以上世纪60年代一批绍兴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和修筑喀喇昆仑公路的历史为背景,以这些年轻人在党的教育下、在艰苦环境中不断成长为主线,讲述巍巍喀喇昆仑、千里热血边关的动人故事,展现援疆青年的家乡情怀和革命豪情,歌颂以身许国、青春无悔的英雄赞歌。
越剧《祝家庄里的年轻人》
《祝家庄里的年轻人》是一部以浙江人演绎浙江新农村的故事,也是一出由年轻人演绎新农人的创新之作。剧中的主人公怀着美丽乡村的故土情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将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带入乡村,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让山间田野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之地。
越剧《双玉佩》
《双玉佩》取材于宋崇舜先生传统豫剧《血溅乌纱》,以清官断案故事为底本,表述了主人公为伸张正义,严守律法底线,敢于同触犯律法的罪恶行径作无情斗争,在错误和挫折面前勇于纠错、敢于担责的浩然正气。
越剧《核桃树之恋》
《核桃树之恋》根据嵊州市仙人坑村的真人真事为素材进行创作,讲述一位核弹人与妻子之间平凡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以核弹人妻子的视角和心路历程,展示出一群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核弹人及他们的家人们的牺牲与奉献精神,以温馨浪漫的笔触,书写出一代无名英雄们的强国之梦。
婺剧《踏摇记》
《踏摇记》讲述南北朝时期一户普通市井人家,父亲苏木匠希望儿子苏葩读书做官,在父亲苏木匠和妻子阿瑶的全方位照护下,苏葩一心读书,直到考官落选。其实阿瑶和苏葩都是歌舞天才,当爆发家庭矛盾产生肢体动作时,邻居们发现阿瑶“踏摇哭诉”的动作非常好看,为她取名“踏摇娘”,轰动一时。
婺剧《赤脚书记》
《赤脚书记》讲述了第一代全国农业劳模、汤溪大队书记陈双田与广大村民风雨同舟,努力为村民排忧解难、帮村民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真情厚谊,深情描述了基层党员干部“千忙万忙,只为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可贵品格。
婺剧《骄杨》
《骄阳》讲述了杨开慧坚持革命斗争,带领农民与豪绅进行合理合法斗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慷慨就义的故事。此剧展现了杨开慧的革命情怀和与人民密切的亲情关系,以及她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在同敌人交锋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的故事。
婺剧《义乌高华》
《义乌高华》以“改革先锋”谢高华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具有独到慧眼、开创性思维和铁一般执行力的县委书记的人物形象。剧目主要取材于谢高华同志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期间的主要事迹,真实地再现改革开放40年来义乌社会改革转型的历程,呈现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画卷。
婺剧《胡公》之《盐榷风云》
《盐榷风云》以北宋清官胡则改革盐法的事迹为内容。胡则提出“通商五利之法”废除食盐专卖旧制,改官卖为商售,得到朝廷批准。盐法改革促进了食盐的流通,惠济了百姓。该剧塑造了兴革弊政、民生为重的清官形象,讴歌了为百姓生计、为江山社稷而甘愿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越剧《浪尖上的蚂蚁岛》
《浪尖上的蚂蚁岛》以吕佩一家四代女人为缩影,简述“东海渔嫂”搏击在风雨如磐的浪尖上,奋勇敢先,从未退缩的故事。她们搓草绳、撑大船、抗台风、筑海塘,用洪荒之力、血肉之躯抒就了改天换地、建设家园的壮丽诗章。“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代代相继,生生不息……
乱弹《我的芳林村》
《我的芳林村》讲述的是二十一世纪初年,芳林村书记芳华慧眼独具,重新定位芳林发展目标,找准集体经济转型方向,一个个新颖前瞻的创业项目,一项项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一条条逐梦共富的造福途径,拓展了发展新空间,赢得了发展新优势,创造了发展新奇迹的故事。
主编编辑:沈超
值班主编:杜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