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星说汪世瑜一生为戏的昆曲巾生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m-mip.39.net/m/mipso_5153159.html
                            

他是著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

他不仅舞台表演功力深厚

还致力于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他就是汪世瑜

-----

-----

《武林“星”说》第四十一期

汪世瑜

昆曲,又名“昆剧”,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多年历史,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本期《武林“星”说》,就带大家前往位于下城区朝晖街道的浙江昆剧团,去认识一位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

汪世瑜,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参加全国昆曲展演,被文化部表彰为“有显著成就”的艺术家。他先后担任浙江昆剧团团长、浙江京昆艺术剧院院长、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昆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汪世瑜14岁时,考入国风苏昆剧团,师承周传瑛学艺。他学戏十分专注刻苦,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转身、一句唱腔,台上每一秒的功夫,都会反复去揣磨。为了练扇子功,汪世瑜吃饭、走路、睡觉,都带着一把折扇,不时地打开、折起、旋转;为了练眼神,他专门学打乒乓球,让眼睛愈发灵动有神。练功之余,他还看书、学诗、写文章,只为增加文学修养,能把古代才子演得更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赋与勤奋兼具的汪世瑜很快就在梨园崭露头角,名声鹊起。他的表演不拘程式,以情带戏,以情感人,声情并茂,令人叫绝。他擅演巾生(即头戴方巾的风流才子书生),从《牡丹亭》里的柳梦梅,到《西园记》里的张继华,再到《桃花扇》中的侯朝宗、《风筝误》中的韩琦仲,汪世瑜塑造了诸多经典的昆曲舞台艺术形象,被誉为“中国昆曲第一巾生”。他的舞台实况录影被广为传看;他主演的《西园记》被摄制成电影戏曲片,在海内外播映;他在武汉演出时,隔着两条街还有黄牛在倒票。年,汪世瑜凭借《玉簪记琴挑》,登上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奖舞台,以第二名的显赫成绩摘得这一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在舞台表演之外,汪世瑜还致力于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陶铁斧、俞玖林、曾杰、毛文霞等新生代名家都是他的徒弟,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吴凤花等也曾向他学艺。对于这些弟子,汪世瑜言传身教,手把手,口传口,毫不藏私。

汪世瑜还通过讲座、出书等各种方式推广、传承昆曲艺术。他担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为学生介绍昆曲魅力;他曾在浙江人文大讲堂开讲,引发全场听众集体唱起《懒画眉》;他多次出国演出讲学,备受好评;他与香港金融家合作录制《大师说戏昆曲百戏》系列片,抢救昆曲老演员的代表作;他还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长年坚持为保护昆曲艺术大声疾呼。年,汪世瑜应白先勇邀请担任总导演和艺术总监,排演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将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让这门古老的艺术,获得无数年轻观众的追捧,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汪世瑜曾说:“我们的下一代并不排斥传统艺术,关键是我们要引导他们去欣赏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让传统戏曲也能在年轻人中唱响。”去年,下城区成立了戏剧家协会,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引领下,梨园艺术必将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马向东,《“昆曲巾生魁首”汪世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网站;

潘宁,《汪世瑜:昆曲成就“永远的小生”》,《杭州日报》年5月26日。

猜你想看:

来源:区委宣传部

原标题:《《武林“星”说》汪世瑜:一生为戏的昆曲巾生魁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