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越剧徐派小生,总有那么两个人,是戏迷心中难以割舍的执念,一个是今年已退休的钱惠丽,一个就是如今就职于杭州越剧院的郑国凤。曾经这两位徐派顶级的小生,同在上海越剧院工作,网上有很多信息都是在说,她没有分到过好的资源,演戏也只演固定的几出,具体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所幸还好,郑国凤如今不管是从技艺还是专业,都可称得上徐派顶流小生,于恩师无愧,于观众不欺。
她音域宽广,声音明亮,富有磁性,她很好地掌握了徐派“华丽、奔放、潇洒”的特点,并且充分结合自己的优势,唱出了让戏迷难忘的徐派,戏迷公认的“徐派小生第一传人”。
诸暨农村走出来的越剧名家郑国凤曾经说:“我的从艺道路完全是受我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喜爱文艺,会唱绍剧,我的母亲酷爱越剧,从小我就受她们的熏陶,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
出生于年的郑国凤,也是浙江诸暨人,生于农村,于年报考杭州越剧团,此时年仅15岁,因其高挑的身材以及极具优势的嗓音条件被录取,从此开启了自己专业的越剧生涯。
在进入杭州越剧团之后,团里领导一开始安排她唱担角,但她自认为自己的外形条件更适合唱生角。第二年考进无锡市戏剧学校,年毕业之后入无锡越剧团,主攻专攻徐派,这一时期演出过很多经典的角色,年拜入越剧宗师徐玉兰的名下,开始了更为专业的学习。因其良好的自身条件,很快在无锡越剧团中脱颖而出,成为团的“台柱子”。
这一时期演过《康王告状》、《莫愁女》、《宰相嫁妾》、《玉姑峰》等大戏,深受戏迷的喜爱,
21年上海越剧院工作的辛酸历程年在吴小楼老师的推荐下,她进入上海越剧院开始新的越剧征程,这应该是郑国凤越剧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名角众多的上越,想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上越属于国营剧团,无论是演戏还是评奖,都需要论资排辈。从曾经的台柱子,到了上越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越剧演员,如说有光环,唯一的光环就是她是徐玉兰老师的徒弟,别的再无其他。前路坎坷,已有预料。
据传到了上越的郑国凤,被冷落了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不争不抢,淡泊名利,默默做着自己应做之事。
著名导演陈薪伊评价郑国凤说“我喜欢这孩子,因为她的眉宇之间有一种悲剧美”。
或许是因为在上越20多年的经历,让她看淡很多事情吧,眉宇之间淡淡的忧伤是对显示的无奈,但并不代表就此妥协,平台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可施展的机会。
事业转机:人到中年,转道杭州越剧院,终获梅花奖年,或许因为在上越受到的冷漠和不公对待,选择离开上越,转道进入杭州越剧院,从此迎来了事业的转机,因为本身有在上越20多年的沉淀,不管是自身性格还是艺术上的造诣,都有很大进步。
年,凭借《北地王》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彼时郑国凤已经47岁,这应该是同一期演员中,最晚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了,但所幸,一切来的也不是很晚。
写在后面的话在行文之前,对郑老师并不十分了解,曾经一度因为郑老师的《人言潘安美书生》一折,听的如痴如醉,反复听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也看到了很多好的和不好的,正面的和负面的评价,特别是对于郑老师在上越这20年的“遭遇”,有一种特别的遗憾,一个优秀的越剧演员无论是真的遭遇到了不公,还是说别的什么原因,对错再追究已无意义,如今的郑老师已“名利双收”,坦然无恙。作为“凤家人”,我们只希望郑老师从此一切顺遂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