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新闻广播消息
近日
“男子痴迷唱戏关停企业”的消息
引发热议
有网友称之为
现实版“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
这个痴迷越剧的男子
是上海市浦东新区
金沙越剧团的男演员——闽越风
1月12日
他登上了“古韵焕新·华彩传承”的舞台
与凤凰传奇、龚琳娜等歌手同台演出
有超过万人观看
而为了“被看到”的这一刻
他努力了30年
二十年坎坷路
他在越剧海洋里越潜越深
闽越风本名范邵平
孩提时期
母亲常常买来越剧的黑胶唱片在唱机里播放
年幼的他就会伴着声音学上一两句
15岁那年,考进福建南平当地歌舞团的他
又喜欢上了越剧联唱
年,福建省举行戏曲比赛
歌舞团领导随口问了句“你要不要参加?”
从没接受越剧科班学习的范邵平
紧急准备了一周
出人意料地一举拿下专业组铜奖
这是一场改变他一生的比赛
他从此潜入越剧的海洋
越游越远,越潜越深
越剧有13大流派
因为喜欢,他全都自学了
作为第一代接触互联网的戏迷
闽越风自认是“非常幸运”的
年开始
他便在聊天室、网络论坛里与越剧同好们交流
“一开始只有文字,我们便打字联系
后来渐渐有了语音和视频功能便一发不可收拾
就这样,彻底掉进了越剧的“坑”
年,闽越风举家搬到上海
家人在嘉定办起了木箱加工厂
他的心思却总不在生意上
一有机会他就去戏曲沙龙
或者到江浙沪各地参加比赛
虽然偶尔能接到一些线下演出
但微薄的演出费远不够他置办行头
每次都要自己往里贴钱
随着家里工厂渐渐步入正轨
闽越风也年过三十
家人总问他
究竟要“不务正业”到什么时候?
关停家中企业
他在越剧中“做自己”
年
由于哥哥患上了脑动脉瘤
闽越风不得不接手家里生意
“可是我既不擅长交际,也不擅长管理
工厂一直亏损”
闽越风说
“不是说我放弃了越剧
生意就能做好”
闽越风又在纠结中坚持了10年
年1月30日
他偶然注册了短视频平台账号
并成为平台上首位越剧男主播
第一次直播
他靠一支简易的话筒、一部手机
从头到尾唱了4个多小时
丝毫不觉得累,只觉得“过瘾”
四年来
他几乎每晚都要唱三四个小时
闽越风虽主攻“尹派”
但也经常反串其他流派
他的声音介于男小生和女小生之间
一个人能完成一台戏
人物众多如《红楼梦》里的“葬花”一折
“宝玉、黛玉、贾母、宝钗、紫鹃
我一个人都能唱
粉丝听了也觉得过瘾”
因为唱腔独特、气质儒雅
他的线上演出最高观看人次超过70万
因为做着喜欢的事
闽越风从未感到过厌倦和疲惫
唯有热爱,不畏世事艰难
年
靠直播“唱戏”养家糊口、还欠债的闽越风
索性关掉了“折磨”他多年的小工厂
如今,逢闽越风有演出
不少粉丝会从全国各地跑来
给他送来花篮和小礼物
闽越风说: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舞台
虽然一直没进专业越剧院
但我也算闯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真的很幸运”
除了唱传统剧目
闽越风还在不断尝试原创作品的制作
他的第一首原创作品《忆江南》
将越剧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
反响不错
年他的新年愿望是
等春暖花开
在江南办一场线下聚会
把粉丝邀请来
在《忆江南》中一起赏花、唱曲
共赴好春光
像闽越风一样的戏曲博主还有很多
在他们的带动下
短视频平台正兴起一股戏曲风潮
对此,光明网在评论文章中表示
新媒体时代,“何为艺术”的话题频频被人提及。就戏曲艺术而言,答案也许就在于豫剧大师常香玉大师所说:“要跟着老百姓的脚印唱”——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艺术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借助网络技术提高传播效果,引入时尚元素改善传统唱腔,通过拥抱短视频和直播,古老的戏曲艺术解锁了新技能、打开了新局面,这既是戏曲传承的可喜变化,也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愿戏曲的魅力
在新时代继续延绵,
散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