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往事越剧十姐妹反抗旧社会束缚追求自由

人们常说,旧时代是无声电影,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深刻、浪漫、不食人间烟火一般的韵味。而在这段被岁月层层覆盖的往事中,有一群女子,她们毫不妥协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以优秀的表演和革新的精神,给予了旧社会文化艺术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群人被称为“越剧十姐妹”分别是: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她们的故事就是一段反抗旧社会束缚、追求自由进步的艺术之路。

后排左起: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前排左起: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

其实越剧的称呼在年就有了,不过当时人们还是习惯性的称呼它为“绍兴戏班”“的笃班”或者“小歌班”是浙江嵊州附近等地的一种地方戏曲。年日寇侵犯浙江沿海,大批浙中地区绍兴宁波等城市的人们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去到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让绍兴戏班在上海立足,产生了优质的观众基础。

联合义演合约书

随着绍兴戏班的发展,优秀的戏曲表演轰动了上海滩,慢慢的越剧两字被普罗大众所接受,成为了真正的一大剧种!当时以姚水娟,袁雪芬为代表优秀演员的倡导下,越剧新剧目频出,掀起了一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越剧狂潮!越剧演出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并走向世界,受到国内和朝鲜、日本、东南亚、港澳地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德、美、苏、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欧美国家的广大观众的欢迎,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化剧种!

年8月12日《新闻报》刊登的《山河恋》义演广告

越剧十姐妹中的演员大都是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的人,她们小小年纪就跟着下九流的穷苦师傅们挑着戏担子,走泥路,爬山路,睡破庙,躺稻草堆,饱一顿饿一顿的过着飘摇的生活。但他们进入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后,也是过着悲苦的生活,戏院老板压榨她们的才华,地痞流氓商贾大亨垂涎他们的美色,但是她们都不为所动,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当时有位巨商用大量的金条,珠宝来诱惑是姐妹之一的竺水招做干女儿,竺水招轻蔑的看着这些财物,说道,我自己有爹,扭头就走,是一点面子也不给。

袁雪芬生活照年

越剧十姐妹之一的袁雪芬每天粗布衣裳,拖着一条大辫子,不化浓妆,不特意打扮。更是给自己定了: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规矩,他不拜过房娘,不唱堂会,不受任何礼品,也拒绝一切军阀名流,巨商富贾的吃喝。独立做人,只为艺术奉献。绝对不会和旧社会同流合污。

正是因为这样的清白人格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魅力气质,造成了没有场子,没戏可演,那个时代艺术生命是短暂的,过了三十岁,就会被戏院老板抛弃,落得个苦上加苦。为此袁雪芬认识到必须要筹建属于演员自己的剧场,但是筹办剧场何其容易啊,没办法,袁雪芬积极奔走联合了十位女演员,也就是越剧十姐妹来同台演出《山河恋》,她们梦想筹到钱,办戏院,办戏曲学校,传承发展越剧。这一举动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当时的上海社会局停止了他们的演出,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

八姐妹合影前排左起:范瑞娟、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后排左起:徐天红、张桂凤、傅全香、徐玉兰

但是越剧是姐妹奋起反抗,终于在年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在上海看了越剧,他对上海文化和社会界的地下党同志感慨道:这些女孩都是农民的孩子,在乡下受苦,进了城市又受迫害,这样的环境下,思想进步的苗子很多,党组织要主动的去接触,团结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扩大我党的群众基础。在周总理的关心下,一大批的进步文艺工作者进入越剧行业,对越剧在编导,音乐舞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筱丹桂

可惜的是越剧十姐妹中的名旦筱丹桂,在旧社会因不堪地痞流氓,戏霸的虐待欺凌,含恨自杀了,其他的九姐妹在党的引导和关怀下,都得到了比较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演出机会。但是好景不长,十年浩劫,越剧剩下的九姐妹就被下了牛棚,这是后话,我们有机会再续!

越剧十姐妹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她们的勇气、毅力、智慧和才华,开创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她们为越剧注入新的内涵,为中国女性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争取平等和自由作出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深入品味越剧的历史,感受越剧十姐妹的情感和成就,更要在当今女性地位和发展中靠实际行动,勇往直前,推动社会和艺术文化进步。

本文旨在推广越剧文化,文中图片来自于: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钟冶平文章,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