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大师范瑞娟回忆为什么要学唱戏

浙江嵊县,东乡黄泽镇,这是范瑞娟的故乡。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她年仅十一岁,踏入越剧科班,开启了学习戏曲艺术的旅程。

对于那个年幼的她而言,选择学唱戏似乎是个无奈的决定。

首先,家境贫寒。父亲在外做雇工,从事着各种琐碎的工作,磨豆腐、酿酒、做酱油和霉乳腐,每月工钱仅有六元。家中艰难维持,常常只能吃些默皮饼、番薯等朴素的食物。

其次,她忧虑成为童养媳。九岁那年,大娘娘逃难回到黄泽,母亲请她带范瑞娟到上海做童工。大娘娘答应了,但要求她先念点书,至少能认得路牌号码,以免在陌生的马路上遭遇不幸。

为此,父母含辛茹苦,付了一元五角的学费,让她插班读小学一年级。一年过后,大娘娘的信却始终未至,按理说她应该升到二年级,然而家里无法承担三元多的学费。母亲安慰她说,只要认得路牌就够用,不必读二年级。

然而,不久后,大娘娘来信称童工需要先支付三十块银洋作为押金。然而这笔钱对于家里来说难以筹集,范瑞娟失去了当童工的希望,也只能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她只能与其他贫困家庭的女孩子一样,默默等待成为童养媳。童养媳的日子异常艰难,她恐惧着无休止的挨打、受辱和屈辱。

后来听说镇上有戏班子招收学员,她毅然前往报名。报名的那天,父亲不在家,母亲默许了她的决定,或许是认为这样家里可以少一个要养活的口粮。然而父亲回家后却反对她学戏,称戏曲行当是“窄戏”,认为学艺不光彩。然而范瑞娟已被越剧科班录取,她坚决要去学习戏曲,父亲只好勉强说:“学得会就去学,学不会,给你一只篮子一只碗,自己去讨饭。”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踏上了学戏的旅程,为了追逐梦想,她勇敢地向前,走进了充满艺术和辛酸的戏曲世界。范瑞娟成为越剧大师,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惧困境,勇往直前。

她以优雅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将越剧的艺术传承发扬光大,成为戏曲界的一面旗帜。范瑞娟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何种境遇,只要有梦想,勇往直前,便能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