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尹派蔡浙飞,曾经的小茅

#文章首发挑战赛#

近日,浙江小百花在杭州剧院上演的越剧《陈三两》因主演“陈奎”一角的陈丽君演出过程中突然失声,为了不辜负现场不远万里而来的观众,浙百决定由团长蔡浙飞配音,陈丽君演。现场蔡团的专业配唱与台上陈丽君的演出完美配合,最终完美收官。

在这场战损版的《陈三两》演出过程中,浙江小百花百人的专业业务能力,再次让我们折服,特别是蔡浙飞,据说配唱是前一晚上才确定的,蔡浙飞一晚上都没有休息,连夜练习,最终才有这么完美的呈现。

但是现在网上的各种声音,各种不认同,将此次“代唱”的行为放的无限大,见惯了娱乐圈的“假唱”、“代唱”,将其混为一谈,其实大可不必,请大家理性对待,戏曲跟娱乐圈的某些演唱会比较有很大的区别。

姑且不论网上的各种杂音,此次蔡浙飞作为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确实让大家折服,现场的配唱跟配音区别很大,此次配唱最大的难度在于需要结合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气口来配唱,实时的最是难控。

蔡浙飞,最开始在新昌调腔剧团,以武功见长,副团长杨小青慧眼识珠,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年调入浙江小百花,走进浙江小百花,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在她面前展开。

其外形条件与茅威涛极其相似,在很长一段岁月里人称“小茅威涛”,甚至看着剧照,茅老师自己都分不清,但是乍一看,二人确实蛮像的,一开始只是外形及长相像,后来进入浙百之后,跟茅老师一起学习,嗓音条件也极其相似,不知是刻意模仿还是本身就是这样的她(包括现在的陈丽君,跟茅老师的唱腔也极像)。

得遇名师是蔡浙飞的幸运,恩师尽全倾囊相授,她孜孜不倦地学,今年是蔡浙飞入团30周年,从恩师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将陆游,张生,梁山伯,等耳熟能详的角色,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小百花”。

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排演了先锋越剧《春琴传》,该剧改编自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名著《春琴抄》,这是她的首部原创大戏。据悉这部剧题材新颖,本来是茅威涛想自己排演的,但考虑到蔡浙飞也需要成长和进步,故而最终由她来排演,

在人物的塑造上,她曾坦言,跟之前都有很大的区别,题材是新的,装造是新的,靴子变成了木屐,熟悉的水袖也没有了,怎么样去塑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很好地呈现在舞台上,喜获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剧目奖”等奖项。

年上半年,《飞越的折子戏专场》是蔡浙飞的夺梅专场,由著名导演杨小青,浙百原生代演员一起保驾护航,可以说是倾注了全团的心血,蔡团也没有让大家失望,顺利夺得第29届梅花奖。

梅花奖对于蔡浙飞来讲,无愧曾经的伯乐的赏识,无愧恩师的教导,也无愧同事的帮助,对自己也是最好的交代。

同年8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浙江越剧团合并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蔡浙飞担任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接过了恩师的传承接力棒,也从恩师手上接过一个蒸蒸日上的“小百花”。

从演员到管理者,从管好自己到管好团队,这个新上任的“蔡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恩师茅威涛做的太优秀,榜样的力量太强大,她在守好江山的同时还需要有所成就,幸运与压力并存。

她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和一方天地,不再是曾经的“小茅威涛”,她是“阿蔡”,是“蔡团”。接下来的路需要自己带着团队一起前进。

年11月25《苏秦》首演,导演依然是杨小青,这是蔡团的另一部原创戏。在带领好团队的同时并未疏于专业的训练,《苏秦》就是最好的证明。

《苏秦》是小百花的一次新尝试,打破单线叙事,呈现多元思辨,为传统故事注入深刻时代命题。用诗化的意境、史诗风格,体现出新编历史剧的独特风采。

这么厚重的历史剧对于演员的个人内在涵养及声音条件要求极高,但从艺29年的蔡团,此时已经可以很好地驾驭这个极富内涵的角色。

如果说年的《苏秦》还略显青涩,那今年的《苏秦》完全褪去青涩,更显从容。

未来蔡团还有其他的理想,自己曾言“未来想要将越剧元素或戏曲元素引入中小学课堂,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未来一代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发挥传统戏曲的审美和德育功能,培育未来的戏曲市场”。

蔡团不断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对于越剧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有自己思路及理想,跟恩师茅威涛的方向有差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越剧更好地发展。

致敬小百花,致敬蔡团,这样的蔡团你喜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