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把宛平坚守的传统文化阵地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是宛平剧院一直努力摸索的课题。
如何通过舞台艺术,让年轻的学子们更深刻地体会中国文学名著的魅力?今年元旦假期期间,宛平剧院就联合上海越剧院邀请到了一批特殊的观众,来自申城高校的61名学生,他们走进宛平剧院,在拍照打卡、聆听越剧小课堂以及欣赏驻场演出《红楼梦》中度过了一个文艺味儿十足的假期。
众所周知,新造的宛平剧院从外观上看宛如一把徐徐展开的折扇,被誉为“上海之扇”。自开业以来,剧院一直肩负着文化输出、艺术普及的责任。如何把宛平坚守的传统文化阵地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是宛平剧院一直努力摸索的课题。
恰逢元旦假期,上海越剧院看家大戏《红楼梦》在宛平剧院演出,两家单位一拍即合,决定邀请高校学生走进剧院,近距离感受文化魅力。记者了解到,参与此次活动的61名学生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而且他们全部都是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
剧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宛平剧院自开业以来一直在不遗余力普及推广传统文化,从首推戏曲演出驻场概念,到“名家导赏”“戏迷见面会”“演前导赏”等专场活动,宛平剧院作为文化输出的场地,已逐步成为区域内重要的文化阵地,每月一次的剧院开放日更是成为了戏迷朋友和周边观众的网红打卡点。
此次活动,剧院方面也为学生们贴心准备了导览参观,宛平剧院总经理夏天亲自带队为学生们讲解了宛平剧院的两个演出场地和三个空间,在社交平台上十分火爆的网红打卡点旋转楼梯也成了学生们争相拍照留念的地方。
其实,为了迎接重建后的第一个新年,宛平剧院在环境布置上可谓下了一番功夫。联合越剧院“纪徐周年”,剧院大厅内的大型花朵与白玉兰花交相辉映,演出前设置的射箭游戏也是参考《红楼梦》中大户人家在节庆期间的游戏方式,剧院一楼大厅满挂的灯笼仿佛大户人家回廊上挂的宫灯,二楼靠窗区域设置的“三进门”也让观众恰似走入“大观园”。
不仅如此,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还在演出前精心准备了“越剧小课堂”,从越剧发展到《红楼梦》的排创过程,通过导赏、演出、课本相结合的方式将演出与教育相结合,不仅让学生们对越剧有了整体的了解,也丰满了驻场演出的意义。
参观当晚,学生们还观看了上海越剧院看家大戏《红楼梦》。据了解,年底恰逢徐玉兰百年诞辰,上海越剧院特别策划了“纪念徐玉兰百年”系列演出,郑国凤、黄燕舞两位徐派名家也应邀出演。学生们此次观看的就是两位名家与上越新近中生代、第十代青年演员,三代越剧人共同演绎的版本。
三代越剧人通过排演《红楼梦》践行传帮带的传统,也更扎实了“看地方戏”到宛平的品牌,打造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为宛平剧院打响了年驻场的新年第一炮。
宛平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