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越剧相比,粤剧在国内的知名度似乎差一些;但若将视界扩展到了全球,粤剧的影响力则几乎可与京剧掰一掰手腕。广东是侨乡,世界各地都有广东人,有广东人聚集的地方就有粤剧。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粤剧只在两广地区有广泛的听众,对距离较远的北方来说,粤剧则是较陌生的剧种。在我了解过的文化水平尚可的豫剧和京剧戏迷中,只有几位简单了解过粤剧的知识,但对粤剧剧目几乎没有了解过。没了解过不是错,知道这些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戏曲信息而已。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传播信息也是有技巧的,如了解一个剧种也有一些技巧,首先要深入了解该剧种最杰出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伴随着剧种发展的盛衰起伏,而除了昆曲这类历史极长的少数剧种外,其他剧种的关键发展期都在近年左右,时间不算长。了解了两三代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就基本把握了剧种的发展史,知道了代表剧目,也知道了一些师承和其他情况。以此为主干,就可以将知识框架建构起来,以后再深入了解就有了方向。
梅花奖第一步是了解杰出艺术家,此文就将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粤剧演员视为是粤剧界的最杰出艺术家。当然获奖不代表一切,评奖也有沧海遗珠。“梅花奖”创办于年,是中国戏曲类最高奖项,年之前每年一评,之后每两年一评,还设有“二度梅”和“梅花大奖”。
梅花奖已经走过了38年29届,七百余位演员获得该奖,粤剧界共有22人,共24次获得过梅花奖,在众多剧种中排名较前,这也证明了粤剧的影响力。粤剧界的24次获奖具体情况如下:
年第6届冯刚毅深圳市粤剧团 年第8届丁凡广东粤剧院年第12届欧凯明广州市红豆粤剧团 年第12届陈韵红广东粤剧院 年第14届倪惠英广州粤剧一团
倪惠英年第15届梁耀安广州粤剧一团 年第15届曹秀琴广东粤剧院二团 年第15届卓佩丽深圳市粤剧团 年第16届姚志强广东珠海市粤剧团 年第17届吴国华广东粤剧院 年第18届梁淑卿广州市粤剧二团 年第19届*冯刚毅广东深圳市粤剧团
冯刚毅年第19届曾慧广东肇庆市粤剧团年第19届梁素梅广西南宁市粤剧团 年第20届赖琼霞广东珠海市粤剧团 年第21届李淑勤广东佛山市粤剧团 年第25届蒋文端广东粤剧院 年第25届黎骏声广州粤剧团年第26届崔玉梅广州粤剧院年第27届*欧凯明广州粤剧院
欧凯明年第27届吴非凡广州粤剧院年第27届麦玉青广东粤剧院年第28届苏春梅广州粤剧院年第28届曾小敏广东粤剧院(注:姓名前带“*”者为“二度梅”获得者)
从获奖演员的性别来看,在24人次得奖中,男性10人次,占获奖次数的41.7%,女性占14人次,占获奖次数的58.3%。同样显示着戏曲界内阴盛阳衰的特点,但粤剧演员已比黄梅戏、越剧等剧种相对平衡得多了。
从演员所属单位的地理分布来看,在24人次梅花奖得主中,仅有来自广西南宁市粤剧团的梁素梅一位是广东省之外的梅花奖获得者,难怪粤剧被称为“Guangdongopera”。在广东省内部,广州粤剧院产生了8人次梅花奖得主,所占比例最大,广东粤剧院产生了6人次,仅次于广州粤剧院,其余10人次则出自是广东各市属粤剧院。
至今为止,有尚长荣、裴艳玲、茅威涛、顾芗、沈铁梅、冯玉萍共7人获得过“梅花大奖”,但没有一位粤剧艺术家。从粤剧艺术家获奖情况来看,目前仅有2人曾获得“二度梅”,二人是来自广东深圳市粤剧团的冯刚毅和来自广州粤剧院的欧凯明。欧凯明目前是粤剧界最炙手可热的名角儿。
下一次梅花奖评选在年的四月或五月份,期待粤剧有精彩的表现,能再添一朵梅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