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唐诗路,越剧发源地,嵊州自有它夺目的

北京治疗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410/8833415.html

浙东唐诗之路我们已经走了两站了

走过千山万水,却没走过宁波的唐诗之路

一路风光一路诗,跨越千年的绍兴之路

第三站我们来到嵊州,

领略旧时山水的流转光影。

千古流淌的剡溪缓缓流过它,

古老而秀丽,承载着夺目的唐诗风韵,奔腾向前。

第三站嵊州

始宁老街

“迢迢始宁墅,芜没谢公宅。”

——皇甫冉

自秦汉时期嵊州建县已有多年,位于剡溪北端的始宁也在慢慢时光的剥蚀中,渐行渐远。古时的旧城邑始宁县,如今的三界镇。

“始宁”原本名字的意思就是希望一方安宁,但是这片土地却在历史的潮浪中找不到自己的宁静。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三界,动乱、纷争、火灾在这里一次次地上演,在始宁里划出累累伤痕。

始宁城隍庙落成于公元19年,与始宁县同一年设立。与许多庙宇一样,如果将始宁城隍庙的风雨历程拢集起来,足可以拍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片。现在的城隍庙重建于抗战胜利后,高瓴重檐,颇具规模。

里面的钟鼓楼高三层,飞檐翘角。往日始宁风华已不再,但对于三界的子民来说,有这所庙宇庇佑,总归踏实些吧。

昔日的风起云涌在历史的洪流下只剩下一声叹息,老街两旁是林立的店铺,不少旧房也已是潦倒斑驳,找不到岁月的风华。老屋嵌入了新式建筑当中,年代更迭,孤单而艰难地度此余生。

而越过老房,却是开阔的景致,另一边田园秀色同老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眼望去,那剡溪难能可贵地留住了自然风光的气魄,在茫茫天地间,展露着最原始的本真。始宁街从一座古庙开始向南延伸,静静地安躺在剡溪的边上。

有一处堆满了酒瓶,妇人在阳光下晒雪里蕻,给春日里带来了一股悠悠不变的滋味,伴随着剡溪泛起的永恒光影,若隐若现。

这里,多年前走出了一个谢灵运,他借山水之志,渡闲雅人生,甚至甩弃了官场宦位,把剡溪两岸的天地神韵烙刻到了自己生命的梦乡,成为了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的作品《山居赋》以赋的形式加以自注,全文洋洋洒洒万余言,描写了始宁的江湖山岭、鸟兽虫鱼、竹木花草、楼台亭阁以及自己的生活片断,为后人研究始宁庄园生活及始宁县的历史地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嶀浦

王谢登临处,依依今尚存。——李嘉祐

撇开吵攘的人群,去山水间寻觅诗歌的踪迹。“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这是谢灵运笔下的故乡,美景如斯令人心驰神往。唐代诗人留恋剡中山水,寻觅先人印记,入剡游览是必修课。

其中唐代顶尖诗人李白在交通落后状况下三次从水路入剡,留下了“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美句。杜甫从心中发出“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赞叹,足以道出其对此地的留恋。

灵秀剡溪边上有个嶀浦村,谢灵运常来此垂钓。村里有个嶀浦庙,最早叫显应庙,始建于南朝梁大通年间(年左右)。五代时期,因为纪念仙居县令陈郭下潭斩蛟,为民除害,而改称陈长官祠,济物侯庙。

现存的嶀浦庙为清代风格,前后两进。后厅的正中塑着侠吏陈郭坐像,手握长剑,眉目威严。两侧的楹联写道:“仁哉侠吏济困扶危,英名垂剡北。壮也贤臣斩蛟除害,硕德泽黎民。”

嶀浦庙下就有一处据传是谢灵运垂钓的台地,那是一块庙下临潭的悬崖,由于常年受江水的冲刷,圆润湿滑。从左侧台阶下,竖立着一块“谢康乐垂钓碑”。再走见潭水激流回旋,清澈甘冽。剡溪在这里自然形成一个清澈的大水潭,就是嶀浦潭。

谢灵运在这里挥毫泼墨,道尽山水风光。这片丘陵水网纵横交错的山水胜地,他惊异地发现了这里山川所特有的自然之美,还悟出了蕴藏在山水之间的气韵之美,引得无数后来之人钦慕不已,继而踏着他的足迹,探寻着生命和天地之间那一个旷远的空间。

远眺,水面在阳光下泛起银色的光,星星点点。正是这条水道,多少次进入唐诗之中,被踏足、被吟咏、被歌颂;也是这一条水道,让唐诗如雨后的山岚般夹带着剡溪上的江雾、清风扑面而来。

选自《阿拉旅游》杂志年4月刊《唐诗之路:嵊州——旧时山水的》

张心然

童晓波

编辑

小希希

以上内容来自「阿拉旅游」(),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你的每一次赞赏、分享都是我们坚持原创的动力。

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