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绽放,群星璀璨。29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颁奖晚会上,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各大奖项正式揭晓。此次大奖评选,我省共有2部剧目的4位演员入评,2部剧目《柳青》《关中晓月》均来自西安演艺集团,在最终的获奖名单中,西演·西安话剧院演员林波凭借话剧《柳青》中柳青一角夺得“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西演·西安三意社演员侯红琴凭秦腔《关中晓月》中慈禧一角获“白玉兰”戏剧奖配角奖,西演·西安话剧院演员杨鹏飞凭话剧《柳青》中黄文海一角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新人配角提名奖。
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全国名家竞艺的强者如云之中,西演用丰盈收获和风头正劲的姿态,再一次擦亮西安文艺品牌,筑牢古城文化高地。而在一个个奖杯后,则是这支西安“文艺军团”,在“逆势者勇为,破局者思变”思路下,于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一路8年的“乘风破浪”。
出人出作品成就于一个集体的气象与风气
“白玉兰”戏剧奖自年创设至今,历经30届,是全国戏剧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专业奖项。参评本届“白玉兰”奖的演员共人,参评剧目54台,分别来自京剧、昆曲、越剧、沪剧、话剧、豫剧、秦腔等17个剧种。尤其是《柳青》《永不消逝的电波》《谷文昌》等优秀剧目、演员参评了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剧目质量之高、参评演员表演水准之高,被公认为近年来之最。
由西演·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柳青》继去年获得国家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之后,剧中两位演员分获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的主角奖与新人配角提名奖。一部作品在整体呈现与演员表演两个维度获得业内权威奖项的认可,团队实力不言而喻。
“戏剧是综合性的舞台整体艺术,虽然白玉兰奖是颁发给演员个人的表演奖,但荣耀当属整个集体。”当得知自己获奖,林波在惊喜之余,更庆幸自己身处西演·西安话剧院这个“大家庭”,“《柳青》这部戏有很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创作初始,我们团队上下,都怀抱学习柳青精神的崇敬,投入创作。从剧院带领主创多次深入神禾塬、柳青文学馆、柳青博物馆等地,做了海量且扎实的筹备工作,助力大家在创作思想上得到飞跃,到剧院携剧组进行全国的百余场巡演,并在每场演出后根据观众反馈的打磨和提升……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艺无止境,什么叫从上到下对舞台最高境界的不停步追求。”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创作如同耕耘,唯有满怀敬畏之情,躬耕其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才能成为厚积薄发的结晶。林波由衷感慨:“在集团创作方向的指导下,西安话剧院的领导者都非常有魄力,特别清醒,抓剧目抓的非常准,在好的领头人带领下,创作气象和风气特别好,大家平日都是苦练业务,即使休息时间也在交流创作心得,艺术氛围非常浓厚。”
林波以《柳青》为代表,对西安话剧院近年来强调用作品展现时代命题的舞台之路赞誉有加,“在《柳青》之后,我还加入了话剧院《家风》的创作队伍,这些年,不管是获得文华大奖的《麻醉师》《柳青》,还是最近和观众见面的《长安第二碗》《家风》,都获得了来自市场和专业艺术领域的双重好评。我们说戏剧是一面镜子,将生活与时代映照在观众心里,也照在创作者自己身上,西安话剧院近些年排出的戏,正如一面镜子,照出艺术创作之路到底该怎么走,艺术工作者究竟该如何扎根群众。”
一枝独秀不是春让文艺有担当更有薪火相传
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独秀从来不是春。西演此次三位演员同时获奖,他们中,有在对基层院团帮扶剧目中倾尽心力的秦腔名家,有扛鼎戏剧舞台的中坚力量,更有作为舞台生力军崭露头角的“90”后——以点带面,人才梯队的完善与铺展,映照出西演用责任担当和薪火相传构建出的“群星闪耀”的文艺格局。
“我今年刚30岁,这个年龄一般在传统院团很难上大戏角色,但在《柳青》中,除了我,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舞台绽放光彩。所以这次获奖,我非常感谢集团打破常规用人机制,感谢西安话剧院给青年演员成长和展示的平台。”西安话剧院的青年演员杨鹏飞在《柳青》中饰演向柳青求教的文学青年“黄文海”,他说,“自己的艺术经历也像剧中人一样,从刚毕业进入剧院时的毛毛燥燥,到在剧院环境影响下,不断汲取,慢慢沉下心来搞好创作。
如今,在演员身份之外,杨鹏飞还是西安话剧院小剧场品牌“火柴戏剧”的负责人,团队成员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创排原创的先锋与实验话剧,“我们这群年轻人,因为被给与自由广阔的平台,才有了机会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提高自我、拥有创作自生力,继而走上大剧场。”眼下,“火柴戏剧”排出的《西望长安》《哈姆雷特》《朱尔旦》等作品,正走出西安,走向全国乃至国际的戏剧节舞台,杨鹏飞和伙伴们期待能为西安艺术舞台增添更多年轻而蓬勃的色彩,“让陕西声音响彻全国。”
同样在西演“传帮带”传统中作为骨干的,还有西演·西安三意社掌门人、秦腔演员侯红琴。作为早已声扬全国的秦腔名家,此次侯红琴的名字出现在白玉兰戏剧奖“配角奖”名单中,很多人感到意外。事实上,侯红琴参评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的角色“慈禧”,正出自西演委派名家名角对口帮扶基层院团的成果之作《关中晓月》。“得到这个奖,我自己也特别意外,因为这部剧当时是作为曲江新区下属文艺院团向基层一线剧团进行文艺帮扶输出的成果之作,我是友情出演,参演重心更多放在了以打造角色对基层院团演员进行‘传帮带’,从没想过用这一角色去拿奖。”侯红琴说。
侯红琴的身后,是西演将基层县级剧团的艺术提升需要,作为国有大型文艺院团发挥文艺先进性的坚定选择,是其以实实在在的奉献,不浮于表面工作,肩扛起的文艺责任担当。
今年4月,西演正式托管周至县剧团,周至县剧团对外名称变更为“西安演艺集团·周至剧团”。西演调集、倾斜集团优势资源,安排百年秦腔剧社——西安三意社与周至剧团进一步加深互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剧目创作、演员队伍建设、引入先进管理机制等方面,激活周至剧团的发展,两者从当年的“结对子”帮扶单位,变成了正式的“亲兄弟”。在艺术创作上,助力基层院团实现自我“造血”,侯红琴说:“在周至剧团正式加入集团后,我们与周至剧团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共建,大家的目标是同一个:让秦腔这朵艺术奇葩更好的绽放在三秦大地,共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发扬、传承下去。”
守正创新背后在使命意识和创新实践中走出“文改”新路
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西演近年不断推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演艺作品,在此次3位演员获得“白玉兰”戏剧奖相关奖项之前,旗下各文艺院团的精品剧目已累计荣获国家级奖项43项,省部级奖项92项,市级奖项项。集团改革事迹入选“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同时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西安演艺集团精品创作和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受到国家文旅部高度重视,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