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哈尔滨迎来了一场大雪,户外的最低温度已是零下七八度。但在松北新区的哈尔滨大剧院内,观众却从四面八方赶来,剧场内暖意融融。上海越剧院的经典剧目《红楼梦》在此连续两天上演两场,这也是纪念该剧问世60周年全国巡演最后一站外地的演出。
在此之前,上海越剧院年初起就携《红楼梦》及《红楼·音越剧场》从上海出发,先后在诸暨、北京、重庆、宜宾、泸州、成都、昆明、汕头、广州、香港巡演了二十余场。大部分城市,都属于上海越剧院“开疆辟土”的新领地。
但在这些对越剧艺术十分陌生的城市,观众的反响让剧团和演出商都十分吃惊。在5月的西南行之时,成都、重庆、昆明,这些平时罕有越剧到访的城市,无一不是全部售罄、一票难求。这让一些经验丰富的当地演出商都始料未及。岭南行时,广州大剧院三层楼的剧场,同样票房爆满,火热异常。
《红楼梦》剧照
而在北京,《红楼梦》的轰动效应同样出乎意料。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的四场演出,因为场场爆满,以至于上海越剧院为了邀请嘉宾看戏,最后不得不从黄牛手中买票。演出结束,演出连续刷屏四天,这也促成了哈尔滨大剧院特地邀请上海越剧院赴东北演出。
因为《红楼梦》全国巡演的火爆效应,上海越剧院的巡演订单也纷至沓来,明年开始,上海越剧院计划开始西北地区、华中地区等一系列巡演。
作为越剧史上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今年是越剧《红楼梦》诞生60周年。但它曾经创造的无数传奇和辉煌,在60年后,似乎仍在继续。
国家大剧院连演四场爆满,戏曲的某种“破天荒”
在《红楼梦》出发全国巡演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行的票房有点担忧。
虽然,越剧曾经有着全中国戏曲最好的观众基础。
自从年2月18日,上海越剧院创排的《红楼梦》在上海共舞台首演,之后不久电影问世,越剧《红楼梦》曾经红遍全国,大江南北各个角落无不传唱。西至新疆西藏,东到江浙沪,南至两广海南,北到东三省,越剧虽是一个地方剧种,在九州大地依然处处均有戏迷。
今年,为纪念《红楼梦》首演60周年,上海越剧院以2月18日上海大剧院“殿堂版”《红楼梦》演出为起点,开启了“甲子辉煌”的全国巡演。从北京,到西南、岭南,再到东北,上海越剧重新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但在这些城市,是否还有越剧观众,观众是否还能接受越剧,成为了一个广泛的疑问。
直到4月在国家大剧院的4场演出,给了上海越剧院第一次巨大的鼓舞。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忻雅琴在哈尔滨站出演林黛玉
在此之前,很少有一个地方剧种能在国家大剧院连演四场,而且4天以同一组阵容,演同一个传统剧目。重要的是,在这个演员名单里,没有一个大腕名角,清一色都是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前三场票在演出前全部售罄。而最后一场,也在第一场演出结束后,火速地卖完了。
剧院有些猝不及防,以至于邀请的专家和嘉宾来看戏,都不得不从黄牛手里买票。
观众的反响也是出奇的热烈,每天演出结束,微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