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代表名家有:韩再芬、严凤英、马兰等。
往期回顾
黄梅戏《天仙配·钟声催归》
黄梅戏《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黄梅戏《打猪草·对花》
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黄梅戏《小辞店》选段
黄梅戏《游龙戏凤》选段
黄梅戏《穷人自有天保佑》选段
黄梅戏《罗帕记·回娘家》选段
黄梅戏《金玉奴》经典选段
黄梅戏《送香茶》选段
黄梅戏《游春》选段、
黄梅戏《春》选段
黄梅戏《桃花女》经典选段
黄梅戏《天女散花》经典选段
黄梅戏《王昭君》经典选段
黄梅戏《刘海戏金蟾》选段
无限资源/专业学习/教学教研
音乐艺考平台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