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越剧 >> 越剧名言 >> 嘉靖和严嵩

嘉靖和严嵩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江晴看鹭浴,山瞑听猿啼…”多么的恬然,有唐人高远之风度。再看这首诗,“无端世路绕羊肠,偶从疏庸得自藏。种竹旋添驯鹤至,买山聊起读书堂。开窗古木萧萧籁,隐几寒花寂寂香。莫笑野人生计少,灌缨随处有沧浪。”又几乎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了,文以饰伪,诗来邀誉,古来多少大奸,都是精于此道的,以上的诗句,都是来自明朝的著名大奸臣严嵩之笔。

明代大臣被列入明史奸臣传的,有胡惟庸,陈瑛,严嵩,周延儒,温体仁,马士英六人,还有赵文华,严世蕃等附传,其中严嵩是最著名的。

嘉靖继武宗之位,史载武宗日事般游,不恤国事,一时间宵人并起,其中钱宁以锦衣幸,臧贤以伶人幸,江彬,许泰以边将幸,马昂以女弟幸,祸流中外,宗室几墟…之所以遍地叛乱时有,国家没有土崩之势,因为当时的庙堂之上还有像三杨那样能干的宰辅,靠着他们的远略和筹谋,大明还能维持。

但到了嘉靖一朝,世宗那样一个阴沉鸷狠的一个君王,虽然举政乖张,但精于权术,所以威柄从不曾实质下移,贤相能臣如果不能遂其私欲,就大多没有好下场,于是严嵩这样的大奸臣就被制造出世,祸乱中华二十多年,伏下大明日后衰败的根由,实在是人间的悲剧。

猜忌之主,喜用柔媚之臣。这是后人对嘉靖一朝昏君奸相关系的诛心之论,实在是精辟之极。

“清磬一声天外落,太平天子在蓬莱。雷殿清虚太液秋,君王长在望仙楼。”嘉靖好道家,喜青词,翰林学士李春芳献“拱极众星为玉饵,悬空新月作银钩”之句,深得帝心,于是世人从风而靡,崇道固宠成了显学,嘉靖帝活在幻想长生,永享人间尊荣的境地里不能自拔,而朝廷重臣更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闹剧的最高潮处,是嘉靖移居西苑,朝仪尽罢,隔绝群臣,用皇帝后来自己的话来说,:“自十三年来至今,早朝尽废,政多失理…缘只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祷祀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朝讲之仪久废…”当皇帝沉醉于教主扮演的宗教狂热里,于尸位同时,国事又岂能振作?奸相如何能不遂其私,逞其凶焰,苍生如何不苦呢!

那么这个由嘉靖懒政而豢养出来的严嵩,到底奸滑大恶到何种程度呢?

且摘录当时世人的风评一二如下:

“其智慧机巧,操术隐微,多类兵法,或行反间以启人疑,或用文字以证其说,或造民谣以为众论,或买偶语以为己心,千变万化,不能尽述。”

“惟知快己私欲,不复顾国家利害。”

再黑暗的世道,也总有正直不怕死的孤臣,对于严嵩祸害朝廷的奸行,先后有沈炼,杨继盛等忠义之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抗争,即使知道这是飞蛾扑火,九死一生的义举,依然慷慨赴死,在所不惜。

沈炼攻击严嵩上本有云:“朝廷赏一人,则曰“有我而赏之”,罚一人,则曰“由我而罚之”,于是人人皆思,所以计严嵩父子之爱憎,而不知有朝廷之恩威矣。

杨继盛也自知,进则有败坏之凶,退则有避事之罪。他上疏皇帝,痛陈严嵩十大罪,指出“凡有害于社稷,人民者,均谓之贼臣,”又说,“贼有内外,攻宜有先后,未有内贼不去,而可以除外贼者,狭皇上之权,侵百司之事,事无大小惟嵩主张,一或少违,显祸立见,及至失事,又谢罪于人,窃皇上之恩,以市己之惠,假皇上之罚,以彰己之威…即以臣而窃君之权,复以子而弄父之柄。”

最后他总结说:“一人贪戾,天下成风,守法度者以为固滞,巧弥缝者以为有才,励廉洁者以为矫激,善奔走者以为练事卑污成套,牢不可破,虽英雄豪杰,亦入套中,从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此时者。”可以说杨继盛的奏本切中时弊,振聋发聩了。可叹这两人最后都是被冤杀,时人深为痛悼,杨的那首绝命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更是时代的绝唱,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也正是这种力量和道义的勃发和不绝,恰恰是我华夏民族每每能凤凰涅槃,绝地逢生的关键之所在呀。

严嵩既然是著名的大奸臣,除了上面有喜欢他的主子,他的话术和权谋也是他的武器,他把这些忠言和批判统统归之于:“…卖直者归过以取名,幸灾者危言以惑众。”并进而诱导嘉靖:“…推众人之用心,必使人主孤立于上,在位皆无出力任事之人而后为快,臣子之道可如是乎?”毒蛇的反噬最致命,嘉靖的心思严嵩最懂,所以每击必中的。

但世事无常,福祸难测,严嵩再奸滑,总有衰老不济的时候,当棋子的用处不大了,或者时过境迁了,成为弃子了,那下场也是极惨的。

嘉靖皇帝虽以一心修道之面目示人,但绝非不问世事,不察世情的庸主,阴狠刻薄,果于杀戮是他的底色,所谓渊衷默断,不是旁人可以臆测的,他之所以比他后来的曾孙辈崇祯要高明,一个是他的运气好,彼时外患和内忧尚未累计到质变,二来他出手的时机一向很精准,三来朝廷上可用的大臣还很多,所以終嘉靖一朝,皇帝还能善終,半是天时半是好运气了。

张机者陷于机,设险者死于险。严嵩的结局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罢相,一个曾经盘踞内阁二十几年的权相倒台了,之后的政治清算尾随而来,在他八十六岁那年,儿子严世蕃处斩,孙子充军,巨额家产被充公,他自己也被削职为民,一年以后,曾经风光无比的一代权臣,在江西分宜老家的一所破庙里,贫病而死,死后连棺椁皆无,野葬于寺,亦无吊者,直到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才指示地方收葬其枯骨,给了他些许身后的体面,读史至此,岂不令人唏嘘。

徐阶是倒严成功的关键角色,万历年间流传至今的一则士大夫笔记说了这样一个轶闻,当初为了打消严嵩的猜忌和防备,徐阶将长子时任太常寺卿的徐璠之女许配于严世蕃之子,企图结好于严氏,严嵩果然受用,遂不复疑,等到严世蕃被定罪处斩后,严家再无复起之可能了,徐阶又示意徐璠,最后用毒酒将孙女毒死了,了结了这一政治上的污点,这个可怜的少女,不幸做了政治角力的牺牲品,也可见政治斗争之肮脏,无毒不丈夫,一般的忠厚之人在朝堂之争中往往败北之原因,这个小故事里启发良多的。

另外,和严嵩有关的戏剧也非常多,有些剧目还流传到今天,部分的也反应着民心的向背和喜恶,像京剧的《打严嵩》,《一捧雪》,越剧的《五女拜寿》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剧目,我这里想说的是越剧一个非常经典的折子戏《盘夫索夫》。

这个戏说的是严嵩孙女严兰贞嫁于严党鄢懋卿之子鄢荣,婚后夫妻不谐,新郎连房事亦阙如,严女疑惑,遂偶去书斋探视个究竟,不意听到郎君自叹身世,原来他是被严家冤杀的前陕西总制曾宪的遗腹子,因缘际会做了鄢的养子避祸,不意入赘严府,所以各种意难平,于是只能躲在书房里痛骂奸党,自怜身世。知道了真相后的严小姐,没有选择去祖父堂上揭发丈夫,而是通过谅解和批评,小夫妻过上了幸福的敌后生活。后来严嵩寿诞,曾荣去祝寿,迟迟未归,敏感的严小姐以为是祖父和父亲知道了她丈夫的身世,以他们对待政敌的凶残,丈夫一定是凶多吉少了,于是一直温柔的严小姐,一下子泼辣了起来,失去理智的千金大小姐,一旦发起疯来,那还了得,于是这个寿诞夜,变成了严小姐的破坏秀,严嵩,严世蕃和严党里的中坚分子如赵文华,鄢懋卿等悉数登场,逐一被严小姐打骂戏弄,场面很是热闹的,这个戏由于唱念做打皆要有一定之功,而且节奏上前松后紧,又有喜剧的因素,向来广受戏迷的喜爱。这个戏的逻辑和真实性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但它反应的群众喜恶是显而易见的,让一个广受同情的忠良之后去睡了严家的小姐,而且这个小姐最后还被感化,成为反动堡垒内部的破口,真的是大快人心事,但这在现实世界里几无可能,那个严小姐真实的命运会好过那个徐小姐吗?世人以为的忠奸之别,在豪宅深院里也是如此上演吗?真的未必,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还真有点道理呢。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扯的有点远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从一个文人到奸相,严嵩的人生是中国历朝历代里很多人的标本,了解了理解了,哪怕是部分,都会为之深叹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最后都是做了笑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