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袁雪芬百年越剧的坚守与突围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周夏林通讯员钟肖荪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这是越剧一代宗师袁雪芬先生一生的座右铭,做人如此,演戏也是如此。

上世纪初,越剧从绍兴嵊州走出,发祥于上海。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年历史。百余年来,一代代越剧艺术家锐意改革,使越剧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中国戏曲历史,也是近现代戏曲发展最具活力与魅力的著名剧种。其中,“越剧十姐妹”之一的袁雪芬一生执着于艺术创新,对现代越剧发展影响深远。

8月1日上午,作为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致敬越剧改革80周年研讨会暨袁雪芬诞辰周年纪念会在绍兴举行,国内戏剧专家围绕越剧流派艺术及越剧改革、越剧理论、剧目创作、越剧的“坚守”与“突围”等内容进行研讨。

“袁老师会和我讲述当年的故事,从她父亲对她的期望,到后来她的自我觉醒,用她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们越剧为什么只能演小寡妇哭坟?为什么不能像话剧那样演戏呢’?”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茅威涛在主旨演讲《拿什么面对今天的时代》中说。

80年前,以袁雪芬为首的一批越剧演员在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当时的越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越剧改革率先在中国戏曲界建立了以编导制为中心、集“编导舞音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机制,将越剧一举引入现代舞台艺术的萌生时代。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越剧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让百年越剧继续唱下去,越剧要如何改革,这是绍兴一直思考的问题。

中国文联副主席俞峰俞峰说,“改革和前行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要创作更多鲜活的越剧新作,焕发古老剧种的活力生机,同时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靠近当代青年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则表示,“时代在变,越剧也要变,但变的原则是不能背离审美和文化特质。真正形成发展和焕发新意,恐怕首先还是要明确自己的个性与优长”

当前,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百年越剧如何“再出发”?

“越剧不在乎别人能做什么,我们也能做什么;越剧在乎我们能做什么,别人做不了我们能做的什么。让越剧更越剧,这是我的期待。”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顾问、剧作家罗怀臻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安奎在主旨演讲中提到,“越剧从在浙江乡村诞生到成为在城市站住脚的大剧种,一直是在改革中前进。如今,我们在越剧改革中也要如此,既坚持传统文化,也要有创新精神,将更多的现代元素注入到越剧中,使之生生不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