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届展专栏赵宥恩
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
浙江省优秀院团参展系列报道八
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于年7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如期顺利举行,展览期间吸引了海量观众前来逛展打卡,对每个展区和单元的布置,以及各省市舞美学会参展的作品,好评如潮。浙江省19家优秀的院团单位参展,各家单位均拿出近几年的舞台力作,呈现在观众面前,展览期间,各位舞美界与会嘉宾和前辈老师们对浙江馆的作品也是赞许有加。
当代著名舞台美术家:戴延年(曾获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浙江省舞台美术“特殊贡献专家奖”)
走进“四届展”浙江馆,独特的设计理念,浓郁的江南意境,令人眼前一亮:布满竹林中的视频展示、舞台模型、服装造型等作品充分展现了浙江青年设计师们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严谨又极富想象力的创作状态,同时又深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讴歌。他们犹如雨后春笋,根植于浙江这片富饶的沃土中,在深厚的文化滋养下成长、壮大。
我和浙江戏剧界已有近二十年的合作,也见证了浙江舞台美术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浙江舞美人开放、包容的胸怀,开拓、创新的追求,敢为人先、勤奋耕耘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之所以取得了今天骄人的成就,不仅得益于江南独特的文化薰陶和浙江戏剧界浓厚的创作气氛,更有周正平会长、蓝玲老师及其一批老艺术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这些年,各种作品研讨会、专业论坛、舞美展览、国际交流等学术交流活动在周正平会长运筹之下已成常态。为年轻舞美人才开拓视野、增强艺术修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为全省舞美界营造了“比学赶帮”,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学术氛围和创作氛围。
良性发展必有美好前景,祝愿浙江舞台美术事业更加繁荣!期待浙江舞美界的“青年才俊”创造出更多精品佳作!
#浙江省优秀院团参展系列报道八温州市越剧院#生于“南曲戏文”发源之地的温州市越剧院(原温州市越剧团),始建于年,浙江省一级剧团。
建团以来,温越创作、改编、整理、移植了《荆钗记》、《白兔记》、《晋公子重耳》、《蛟龙扇》、《浮生恨》、《雪里小梅香》、《啼笑因缘》、《天要落雨娘要嫁》、《祥林嫂》、《温州女人》、《是我错》、《珍珠塔》、《灰阑记》、《泪洒相思地》、《宦门浪子》、《大唐骊歌》、《凤冠泪》、《风乍起》等三百多个各种题材的剧目,并相继涌现了一批在越剧界享有一定声望的知名表演艺术家和编创人才:王湘芝、黄湘娟、王凤鸣、张雪君、张明、翁焕新、李香琴、周鹏奎、吴尚义、汤丽芳、李珍珍、贾小萍、张亚蓉、周瑞民、吴金龙、郑曼莉、朱晓平、黄燕舞等,为越剧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九九七年以来,剧团成功改编了南戏四大名著中的《荆钗记》和《白兔记》,在国内外戏剧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中《荆钗记》荣获“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曹禺戏剧奖·剧本奖”和第六届中国戏剧节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演员表演等十项优秀奖;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和导演、舞美、表演等六项文华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项国家级戏剧大奖。新编南戏《白兔记》在温州举行的南戏国际研讨会上,受到与会国内外戏剧专家的肯定和好评,《白兔记》两名主演双双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零零六年新编越剧《宦门浪子》荣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银奖”。现代越剧《温州女人》荣获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编越剧《大唐骊歌》荣获第三届中国越剧节“优秀剧目奖”。当代越剧《风乍起》入选第四届中国越剧节展演……据不完全统计,剧团先后荣获国家、华东、省、市级奖项一百余项。其中有二十多部优秀剧目分别录制成音像制品在国内外发行。剧团还曾赴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访问演出。
目前剧团拥有国家高级(副高)艺术职称三十余人,中级艺术职称二十多人。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温州市越剧院展示视频
#浙江省优秀院团参展系列报道八
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瓯剧起源与明末清初,原名“温州乱弹”。温州古称“东瓯”又有瓯江流贯,故年改称为“瓯剧”,并以剧种名行于世,流行浙南闽北一带。年瓯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瓯剧以唱温州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皮簧)及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唱调。是我国古老的多声腔戏曲剧种之一,瓯剧有着丰富的传统艺术底蕴,受到日本、美国、韩国、新西兰,及香港、台湾等国内外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