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www.pfzhiliao.com/越剧独特的演剧风格和艺术个性,是在年新越剧改革的实践中逐渐确立起来的。表演方面,越剧在不断吸收京、昆、绍等传统剧种高度写意的程式化表演,与话剧、电影等贴近生活的写实表演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写意与写实相结合,以现实主义表演方法驾驭程式技巧,体验与表现结合,着力创造人物形象、突破行当局限的表演风格和表演体系的。舞台呈现上,越剧一改戏曲一桌二椅的传统,创造性地根据不同剧目的内容调整样式,利用多样的布景和装置设计,开创了戏曲舞台上虚实结合的舞美风格;灯光与之相配合,展示出了在渲染人物心态情绪、烘托整体氛围上的艺术魅力;服装造型为人物形象服务的原则,以及材质的改变等舞台美术上的革新,共同构成了越剧在视觉形象上凸现出的柔和、明丽的显著特征,同时也奠定了越剧在中国戏曲史的重要地位。龚和德先生曾高度评价:“新越剧是近代演剧风格的成功创造者”。之后的几十年间,越剧以“近代演剧风格创造者”的姿态引领着时尚与潮流,它不仅反哺了京、昆等传统戏曲剧种,同时也影响了电影、电视等新生艺术样式。然而尽管处于时代的前沿,尽管剧种风格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贯通性,但这不代表在越剧就此停滞发展,一成不变。艺术发展的规律需要其在不断的流变、突破中寻求进步,于是,当代越剧在保持剧种艺术特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尝试着运用现代化的舞台手段探索剧种发展的可能性,《素女与魃》即是如此。初看《素女与魃》,略显空荡的舞台,深沉压抑的灯光,以及意象化的表演不禁让人暗自琢磨,这还是越剧吗?是那个“优美、唯美、秀美”的越剧吗?再看《素女与魃》,写意性的山川、湖海配合舞台后方的立体装置不仅扩展了表演空间,同时营造出远古战场荒蛮之感;以冷色调为主的灯光增添了全剧宏伟的气势;表演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不拘泥于行当的拘囿,这部剧所呈现出的风貌应当说是符合创世神话的题材要求的。纵观百年发展史,追求剧目的千戏千格,人物的千人千面一直以来都是越剧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从《西厢记》到《祥林嫂》,越剧既能诠释典雅绮丽的写意风格,也能驾驭质朴乡土的写实主义,尽管风格迥异,但究其根本则万变不离越剧最基础的艺术特征。也许《素女与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越剧观众固有的审美习惯的,因为它不同于《红楼梦》,也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套路,它没有复制先前的成功案例,而是以创世神话题材为依托摸索前行道路的实验者,当代越剧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它并不急于下定论,只是通过各方面的尝试给出可能性。最明显处,莫过于这部戏的舞美设计。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从传统的一桌二椅经历了写实主义的尝试,再到今天回归写意强调给演员留出“表演空间”的极简主义的风尚,越剧从未缺席,且一贯重视在实践中认知舞台设计的作用和地位。《素女与魃》重视舞台设计和文本以及演员表演之间的关系,在舞台设计的理念和呈现上有着新的突破和创造,它是诗意的现实主义与诗意的极简主义的全新结合。戏曲被誉为“剧诗”,这不仅是停留在优美的文字形式上,而在于由文字形式所转换而成的舞台样式,以及在表象下的内涵,既“言外之意”,约瑟夫斯沃博达认为:“戏剧空间与诗的意象有着相同的特点,它与生俱来的特性是,全面超越物质舞台的,虚构的意象化舞台空间。”构造诗意舞台向来是越剧所擅长的,越剧的舞台设计同其表演一样也有“写意”的形式和功能,《素女与魃》虽没有重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风格,却走了一条偏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路线,有着诗意的内核。从文本到舞台呈现的二度创作中对于文本中特定视觉的捕捉和把握,戈登克雷将其结果称为“思想的有形符号”,即包括舞台视觉和表演之内的总体性的视象。对于当代戏曲的舞台设计来说需要寻找到主导性的意象、即“形象的种子”和主导旋律,从而生发出形象,而后安排和组织形象。《素女与魃》的舞台设计在发掘文本内涵时提炼出的核心意象是远古开天辟地的空旷感和万物初萌的隐约生机,以先秦古籍《山海经》为灵感之源,通过舞台装置呈现出“山海经”式的自然世界,尽可能减少人为痕迹,而多增添一些天然的纯朴,力图打造出中华神话世界的丰富多姿,这正是这部戏核心意象的体现。舞台上写意的山川、湖海、日月和后方搭载的台阶共同构建了舞台的意象—生灵涂炭的人间,绰约朦胧的神界,象征了魃和素女所处的困境。舞台前方平面的表演区域和圆形装置隔断后的立体延展部分,代表着人间和仙界的结界,同时通过装置不断圆缺的改变隐喻着时间流逝,构成了整部戏的基调和氛围。除了核心意向的呈现,寻找“戏眼”,创造“戏剧时刻”也是舞台设计和表演共同完成的关键。《素女与魃》在苍茫宇宙中选取了“月”的元素,这里的月即上文提到的处于两个表演区域中间的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一向以月亮象征女性,月即坤,即阴,即女,当月圆缺的造型与本剧双女主之间形成了一组联想对比时,衍生出司生之素女的向往和平和主战(引申为灭)之魃的肆意毁灭之间的视觉象征意味,使该剧通过舞台设计中“月”的设置,表达了贯通人类古今的宇宙观。毋庸置疑,作为戏曲界时尚与创新的先锋力量,越剧有义务也有担当去突破、去创新;作为越剧界当仁不让的领头羊,上海越剧院此番推出《素女与魃》更是其魄力与追求的体现。尽管这部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善的地方,但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上海越剧院在寻找当代越剧前行发展道路的诚意,所以越剧也如许多经典剧种一样,要取其精华,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变得面目全非,才是继往开来,让其历久弥新的真正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