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部名为《柳浪闻莺》的电影上映,不少观众感觉到了电影传达出的越剧之美。故事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为背景,讲述了江南越剧团里垂髫(汪飏饰)、银心(阚昕饰)两个姑娘与画扇师工欲善(郑云龙饰)之间的情感纠葛。《柳浪闻莺》剧照图据片方在之前与观众的互动中,原著作者王旭烽透露影片女主角、越剧女小生垂髫原型就是茅威涛,茅威涛看电影时曾多次感动落泪。提起茅威涛,很多越剧迷都不陌生,她被誉为当代“越剧第一女小生”,曾三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创作了《孔乙己》、新版《梁祝》《二泉映月》《寇流兰和杜丽娘》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茅威涛还曾担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当时她带着剧团来成都演出,为成都戏迷所追捧。茅威涛17岁初入梨园,跟随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尹小芳学习尹派小生。从艺40多年,她不断创新,如今茅威涛从剧团管理者转型成为剧场经营者,她希望能够直面市场,为所热爱的越剧艺术寻找到新出路。茅威涛图据受访者今年春晚,茅威涛参演戏曲类节目《生生不息梨园情》,表演的新版《梁祝·十八相送》片段惊艳观众。在茅威涛看来,当今的观众是喜爱传统戏剧的,她对越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最近,红星新闻记者对茅威涛进行了专访。关于电影|让更多人知道越剧的存在红星新闻:电影《柳浪闻莺》上映了,目前的反响很不错,看见以自己为原型的作品被搬上大荧幕,感受如何?茅威涛:《柳浪闻莺》的原著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旭烽姐与我是多年的好友,我们合作过许多剧目。据旭烽姐说,这本小说是她在为我们的越剧《藏书之家》编剧时获取的灵感。说电影以我为原型是旭烽姐谦虚。电影源自于小说,小说源自于作者的内心世界。虽然有些时候,作者身边的人的确会给创作提供一些素材与想象,但无论文学还是戏剧,任何艺术形式最终表达的都一定还是艺术家本体的内心世界。《柳浪闻莺》剧照图据片方红星新闻:怎么评价演员在电影里的表现?郑云龙扮演的男主角怎么样?茅威涛:两位女主演看得出花费了相当的努力,但想要完全演绎并吃透一个剧种的特性并非容易的事情。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我也希望观众能给新人演员多些包容和成长的时间,电影的演员们对传统戏剧是有敬畏之心的,这一点难能可贵。郑云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员,从音乐剧到话剧到电影,每一部作品都看得出他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作品独立的理解。工欲善这个人物被他赋予了他所理解的性格特点,无论是表里性格上的内向还是隐藏在表里之下的焦躁,也许并不是所有观众理想中最佳的样子,但的确是一个有着完整人格特质的角色。人物表演的好坏首先要看其是否成立,而非是否讨人喜欢。《柳浪闻莺》剧照图据片方红星新闻:你是女主角、越剧女小生“垂髫”的原型,你是怎么理解电影中传达的感情?茅威涛:原型的说法主要来源于作者谦虚。我与垂髫也许在某些性格上有着相似之处,并且同为女小生,我们的确有着许多相似的“固执”。电影中传达的感情主要是“爱”,但这不是世俗层面上的“爱情”。这种“爱”包含了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以及姐妹之间的相依相伴,这种“爱”周旋在一段世俗熟悉的三角恋关系中间,犹如幽灵般让三个人物时而靠近又时而走远。“爱”让他们彼此之间所做出的决定或者动作,都以不伤害对方为前提。每个人物内心独自承受巨大的痛苦,但却努力维持着平衡。这种结构在观众看来也许会不够舒适,或者不够“爽”,因为我们现在惯见为了一个男人姐妹反目成仇的故事。可实际上,这种情感基于“爱”而表达,反而是特别真实的。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感情不是一种争取,而是一种守护。《柳浪闻莺》剧照图据片方红星新闻:看片过程中您多次忍不住泪目,那些场景比较打动你?茅威涛:我看电影多次泪目是因为它讲述的是与我相类似的传统戏剧演员的故事。因为是这一职业,所以更能引发共情。当然,哪怕不是同一职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有相似。与朋友相识又分别,与恋人相爱却无法走到最终。不能讲是某一场景特别打动我,应该说是一连串熟悉的场景勾起了我心中某段回忆。红星新闻:在你看来电影传达出了怎样的越剧美学?茅威涛:实际上,我一直和导演在说,越剧已经不是镜头里表达的那个样子了。就算是那个年代的越剧,也相较电影中表述得更有魅力。不过,这并非一部越剧发展的纪录片,只是借助了这个剧种的某一属性去结构一个主题或者故事。电影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剧种的存在,至于传达剧种美学,我认为那是我们这些真正活跃于舞台一线的专业演员的课题。关于越剧|思考什么样的表达更能吸引观众红星新闻:作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曾经的团长,剧团也来成都演出过,对成都有什么印象?茅威涛:我与成都很有感情,小百花时常去成都演出。许多川剧界的老师,譬如徐棻老师、魏明伦老师,与我们都有很深的缘分。小百花去成都演出,时常是一票难求。我认为成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文化气息很强,成都建有国际非遗博览园,在宽窄巷子中,川剧艺术也用一些特别的形式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传统艺术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是一种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我认为成都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红星新闻:在这部电影中不仅反映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同时反映了经济转型期间越剧的兴衰,越剧的生存现状如何?茅威涛:关于越剧的生存现状,经济转型对任何行业都会有影响,“物竞天择”本是自然规律。在今天,互联网的兴起,疫情的影响,对于传统戏剧来说的确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适应线上时代,一方面又要应对疫情影响下不能如期演出的困境。但在进化和进步的过程当中,外界的影响固然重要,真正拖垮进度的实际还是自身的适应速度。越剧艺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思考如何生存,而是思考如何存在。生存没有问题,作为非遗,自然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可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我认为这是所有传统戏剧工作者们都要思考的问题。在今天,我们还能为时代做些什么?哪怕仅仅是传递传统之美,那也必须要让更多人、全世界亲眼看到。茅威涛饰演的陆游图据受访者红星新闻:越剧如何创新,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茅威涛:我认为年轻人只是受众的一个年龄段,每五年我们都会迎来新一批的年轻人。就走进剧院这件事来说,它首先是一种习惯。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但他们追着看的是音乐剧和明星话剧。所以越剧的创新,如今要解决的或许已经不是有没有年轻人走进剧场,而是如何变成走进剧场的年轻人的一种选择。如此,这种表达包括场内表现也包括场外宣发。如今是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不光作品要创新,吆喝的方式也得更新。吆喝方式一旦更新,所有的策划、设计、传达方式都得进行新一轮的翻新和改良。因此,剧种的进步与创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话题,它需要全面系统地规划和布局。茅威涛在越剧《藏书之家》中饰演范容图据受访者红星新闻:你被誉为当代“越剧第一女小生”,曾三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创作了《孔乙己》、新版《梁祝》《江南好人》《二泉映月》《寇流兰和杜丽娘》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有声音称你是个大胆的创新者,尝试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引来争议,是什么促使你坚持下来的?茅威涛:所有的创新者都会挨骂,因为创新就是在挑战原有的规则和习惯。但是不创新的话,就永远不会进步。恩师尹桂芳曾留给我一副手书,上面写着:“艺无止境——与学生茅威涛共勉”。与其说我总是在想办法创新和改革剧种,实际上最初时,我只是为了践行尹桂芳老师留给我的这四个字。我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只是为了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能够更上层楼。一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我们做不到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尝试改变自己。故而,当后续有人刺耳地声称茅威涛要把越剧艺术带去别的地方时,我认为与其说挨骂,不如说这更像一种褒奖和肯定。红星新闻:你今年参加了春晚,参演戏曲类节目《生生不息梨园情》,表演新版《梁祝·十八相送》的片段,再次登上春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茅威涛:从前因团里一到年关就会有各类演出,因此我很少上央视春晚。今年有幸再度登台,并且戏曲节目意外地创下收视最高,我相信这对所有参与节目的同行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今天的观众还是喜爱传统戏剧的,我们理当对未来更有信心。茅威涛在越剧新版《梁祝》中饰演梁山伯图据受访者红星新闻:在传播越剧文化方面,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茅威涛:杭州西湖边宝石山下的蝴蝶剧场(小百花越剧场)是几代越剧人多年的心愿。年终于建成对外营业,可惜遇到疫情如今只能坚守。我如今从剧团管理者“被”转型成为剧场经营者,希望能够直面市场,为我热爱的越剧艺术寻找到新时代的新出路。作为一个越剧艺术专门的剧场,我们设有“3.27越剧优秀剧目展演”“戏文里的青春”“中国式新年音乐会”等一系列为越剧和传统戏剧量身打造的剧场常态IP。后续我们也将开发更多文化产品,联动更多的剧团及剧院,尝试为传统戏剧制造更多的可能性。年,越剧前辈们联名义演《山河恋》,从此诞生了“越剧十姐妹”。今年是《山河恋》首演75周年,同时也是新越剧改革80周年,袁雪芬先生百年诞辰。百越文创将在蝴蝶剧场联合越剧界当今所有名家名伶,推出名为《致越剧》的大型纪念演出。我们将在演出中讲述越剧音乐、声腔诞生、发展、衍变至今的故事,也在越剧的故事中讲述我们与越剧的缘分。希望成都的观众也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