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门客栈》火了,
为什么我还有三个忧虑?
茅威涛
中国剧协副主席
越剧表演艺术家
近期,《新龙门客栈》和越剧坤生刷遍全网,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破圈”。这个现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悲情理想主义者”,《新龙门客栈》现象的背后,我又迎来了新的忧虑。忧虑的焦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中国剧协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
第一,从我们不知如何分析《新龙门客栈》案例暴露出理论评论领域的薄弱。前几天,有家自媒体年出生的小女孩采访我。他们对传统戏曲并不了解,但却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对《新龙门客栈》案例做出了反思。在文章中,他们写道:“《新龙门客栈》火了,越剧乃至戏曲就真的火了吗?这种火到底能持续多久?《新龙门客栈》一票难求的同时,其他剧目仍整体遇冷,戏曲大盘似乎并没有因《新龙门客栈》的爆火而提振。距离戏曲真正走进市场,还有很长的路。但《新龙门客栈》的爆火也向市场释放了一种信号,用户对戏曲仍有消费需求,只是需要以合适的内容、正确的方式与当下用户建立连接。这是一个精细化、个体化的漫长过程,也是当下的戏曲市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篇自媒体文章给了我不少启发。相比之下,我们自己圈内却缺少了讨论的氛围。纵观我们的评论与理论研究,还是习惯更多在作品的内容层面,从个人的审美情趣出发,评价作品的编剧、导演、演员以及作品的主题价值观等,而对于市场和传播层面往往缺乏评论视角。我曾说过,今天已经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传播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在当下尤其不能被忽视。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第二,从我们不知如何利用《新龙门客栈》的流量暴露出整体运营理念的滞后。互联网上那些年轻的戏迷朋友在形容这次“破圈”流量的时候戏称它是“泼天的富贵”。确实,在今天这个时代,流量就是富贵,也是一种价值认定。《新龙门客栈》的“破圈”,不光让网友惊讶原来有一天会开始抢越剧的戏票,也让网友发现原来自己的家乡也还有美丽的地方剧种。事实上我们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越剧”,也有无数像我们一样为之坚守、为之努力的从业者。应该如何利用好流量和趋势呢?正如理论和评论不能只停留于艺术内容的好恶判断,我们的运营理念也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创作作品、完成演出场次,而是要尝试着眼于发现演员的魅力、剧种的魅力,着眼于让文化得以传播、让创作惊艳世界。坦白说,《新龙门客栈》是借助了上海一台好戏公司的运营经验,正如我一直说《越剧特别季》是一次越剧的“借船出海”。我们要转变观念,向更加成熟的行业学习借鉴。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知,是因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就在我们的脚下。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惧怕学习呢?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
第三,从新观众群体的新凝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