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看戏在没有手机电脑信息时代,人们的娱乐精神还是有的,当时戏曲比较流行,看戏也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戏曲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从小我就喜欢看戏,是因为从我记事起,父亲在文工团里,后来改为崇明县沪剧团,我就时不时跟着父亲,他带着我演出,去过很多地方,记得在市区,看他们排练,有一次演出时不能带小孩进剧场,他叫我站在剧院门口等,身边车水马龙,我就一动不动的站在门外,一直等他演出完来找我,我这么小,竟然这么听话,也许我的胆子太小,也许是孩子的心里只有大人吧。作者父亲的老照片也随父亲去过五七干校,五七干校是上世纪中国根据中央《五七指示》兴办的农场,是干部、知识分子,接受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他们住在连排式的平房里,房子前面一条大河,夏天,大人们都跳入河中游泳,我就急着找父亲上来,白天他们唱戏,劳动,那时,父亲同事也带着女儿,一个叫“兰依”的孩子,她拿着一个关在盒子里的麻雀找我玩,我就和她抢了起来,结果麻雀逃走了,害得她大哭一场,我被父亲训了一顿,也和她闹掰了。其实我还是和戏曲有缘的,后来自己也去了沪剧团,跟随父亲学习沪剧音乐演奏,混饭吃,江浙沪到处跑,象大篷车一样,那时看戏的人太多,基本上是场场爆满,演出的剧目有《秋海棠》,《啼笑姻缘》,《雷雨》,《碧落黄泉》等,主要演员有华雯,钱思剑等青年演员,除了自己演,也喜欢看别人唱,丁是娥,杨飞飞,毛善玉,孙徐春,一个个流派纷呈,赞不绝口。我最喜欢看的沪剧是《星星之火》,年由上海人民沪剧团首演,筱爱琴、邵滨孙、解洪元等主演,此剧年4月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片,导演顾而已,年赴京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在剧中,我父亲演的是一位申报记者,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但我从剧中可以看我父亲年轻的样子。左一为作者有一段时间,放电影红楼梦,追鱼,我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越剧,特别喜欢古装美人,更喜欢越剧的唱腔,王文娟的婉转、柔美,徐玉兰的激扬高亢,袁雪芬的醇厚委婉,一幕幕戏非常精彩,百看不厌。记得我家隔壁住过越剧团的一家四口,她们是上海人,每天唱着越剧,家里贴着“盗仙草”海报,是白娘子只身前往峨嵋山的画面,仙雾缭绕,美伦美奂,一直吸引着我。京剧是国粹,小时候经常看样板戏,红灯记,白毛女,海港,杜鹃山等,后来上海京剧院来崇明戏院演出剧目《乾隆下江南》,关怀主演的乾隆皇帝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他的唱腔悠扬动听,京腔京韵,又有海派韵味,让人记忆犹新。评弹,一说评弹,我就想起在苏州呆过的日子,吴侬软语特别好听,茶馆是必不可少的地方。记得上海评弹团在崇明文化馆演出,当时我在沪剧团里,正好也在文化馆,认识了他们,听他们唱弹词开篇,台上只有二个人表演,一把三弦,一把琵琶,把满座的人听得很入迷,一边香茗热气蒸腾,一边曲韵悠扬缭绕。傩戏,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中国的傩祭和傩戏具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戏曲活化石。但傩戏平时很少看到,我是在贵州旅游时看的,演员们带着面具,穿着古装,唱的什么一句都没有听懂,面具是代表了人的灵魂,与宗教信仰有关,俗称跳傩,生、旦、净、末、丑,按角色不同而选择不同颜色的“脸子”,特别具有地方特色。粤剧,是广东地区的戏曲,又称广东大戏,用粤语演唱,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看粤剧是在广东宝墨园一首舫内,临水而坐,一边品味姜撞奶的香甜,一边看台上的粤剧表演,演员的装扮演技不输于其它剧种,粤语听起来也是很有魅力的。印象最深的是南戏,在泉州时,有一次晚上去看当地的戏曲南戏,南戏是“百戏之祖”,起源于北宋至元末明初的二百年间,它的表演形式也是十分古朴典雅,在一大间的房间里,放了几十张八仙桌子,桌子上放着瓜果点心,客人入坐后,静静的剥着瓜子,穿着古装的服务员来倒茶水,舞台只是一个很低的台级,演员四五个人,穿着古装戏服,拿着琵琶,弦子,檀板等一字排开,坐在木头椅子上一边弹敲,一边演唱,剧目大概都是古典风格的,如《潇湘夜雨》、《汉宫秋》等,唱词象诗词一般,曲调悠扬婉转,一波三折,直听得月上东山,不忍离去,待到演出结束,有人竟然呼呼大睡,推都推不醒。一生看过无数的戏,最喜欢的戏还是自己演的,无论演的怎么样,都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申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