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鱼》是越剧徐王派代表作之一,徐玉兰与王文娟这一对黄金搭档,又一次联袂出演展现精品。
王文娟先生的鲤鱼精也成为深入人心的一个角色。
《追鱼》这个故事有点像《白蛇传》,都是人妖恋,但比《白蛇传》还好看。
许仙是比较渣的,对他这么好的白娘娘,他还在怀疑,还在闯祸,还给白娘娘惹麻烦。
《追鱼》的男主张珍却重视真情,看到本质。
他基本没给鲤鱼精惹什么麻烦,还想着帮她。
这一对纵然是人妖殊途,却更显得珠联璧合。
当然鲤鱼精也不是单人作战,她是有团队支援的,所以才会有《双审》这一折。
鲤鱼精特别可爱,胆子大,还古灵精怪,她只是捣乱,并没有害人。
所以到了最后连观音大士也出面保她,成全了这一对有情人。
《追鱼》故事出自明代传奇小说《鱼篮记》。
故事说的是穷书生张珍来投奔自幼订亲的岳父宰相金宠,金宠嫌弃他,命他在碧波潭攻读。
他攻读之余,聊托知己,和鲤鱼说话。哪里知道这是一条修行千年的鲤鱼精,于是变作金家牡丹小姐的模样与他相会,两人还很谈得来。
一天金家来后花园赏花,张珍不知情,去和真牡丹搭话,真牡丹大叫捉贼,金家把张珍赶出家门。
鲤鱼精还是变作牡丹模样前去追赶安慰,两人冰释前嫌,在街上看花灯。
谁知道金宠也在看灯,把两人带回府中,这才惹出真假牡丹的公案。
王文娟先生的演技在这里得到了发挥,一样的容貌,一样的衣衫,光凭着神态和情感不同,观众眼里看到的就是两个人。
金宠请包拯来审案,鲤鱼精去搬救兵,于是来了个真假包公审真假牡丹。
这还怎么审?不过真包公到底明白事理,马上断出真假来,可是真假和善恶不一致,真牡丹嫌贫爱富,假牡丹却有好心肠。
断出真假,会伤了良心。所以包公拂袖而去。
金宠不甘心,又请来张天师来捉妖。
张珍和鲤鱼精一起回家乡,路上风云突变,鲤鱼精说出真相,张珍获悉,经过思量,也明白了事情的来由,他说真牡丹爱的是富贵,你选的是真情。
那么真情是该受到珍视,你是鲤鱼精又有何妨。
到了这里,鲤鱼精其实已经大获全胜了。
但还是安排了不敌天将,观音来救助。
在得道成仙和过平凡日子之中,鲤鱼精选的是张珍,于是她拔去鱼鳞,当她成人与张珍厮守,结尾时水府的师兄弟前来相送祝福。
整个故事等于是鲤鱼精捡漏得宝,人弃我取,相互籍慰。
而且她没有主动去扰乱秩序,人家不来难为她,她也不作妖。
别看是千年修行,见惯世态,她心中向往的还是平凡的日子,真情守望。
她的心愿也得到了同伴的认可,不然怎么会相助呢?
看来简单的,也就是珍贵的。
平凡的也是值得追求的。
若非通晓这一价值,鲤鱼精就不会有那么助力,也不会深受观众喜爱。
对观众来讲,她是人是妖都不重要,她就是可爱的。
而且鲤鱼精既然有千年道行,那么她大可以去惩戒金宠,让他别那么得志便猖狂。
可是鲤鱼精所做的就是维护这一段感情,其他的跟她没关系。
当然想想也是,如果金宠看到了张珍的好,那么真正的金牡丹岂不是跟她在争?这不是多事吗?
所以一开始她就是奔着经营感情的目的去的,至于什么善恶都不放在心上。
也只有不放在心上,她才不会被拘局其中。
这样少了教条,多了乐趣。
而且不惊动旁人。
于是就显得金宠特别格局小,既然他不要,为什么不让别人去爱?
看来金宠就是小器,看不得他们那么幸福。
所以成了全剧第一大坏人,都是他闹出来的事。
鲤鱼精的应对也跟她在水府居住环境有关,水无定势。这样反而不按常理出牌,让人啼笑皆非。
也正因为鲤鱼精不曾害人,她的捣乱也可大可小,不计较的话,也可以让它过去。
计较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是有点小题大做,过于较真了。
这才有了观音现身,都没什么大事的,何必闹得不可收拾呢?
所以说这部戏看得更为轻松。
接下来就来一起欣赏其中的精彩唱段,首先就是第一场,故事基本都是由唱段展开:
张珍(唱)碧波潭碧波荡漾,
桂花黄疏影横窗,
空对此一轮明月,
怎乃我百转愁肠。
(白)唉!想我张珍呵,
(唱)我张珍爹娘在世早订婚,与金府牡丹小姐配成双,
只因为双亲病故家道衰,
我只得投亲金府离故乡。
谁料知岳父见我家道贫,
他不理不睬命我攻读在草堂,
三月来未与小姐见一面,
未知她可否把我记心上,
说什么姻缘本是前生定,
又谁知人情纸一张,
他金府三代不招白衣婿,
我张珍何时得中状元郎,
又听得一声声鲤鱼跃浪,
把月影散成了万点银光。
鲤鱼,鲤鱼啊!
你那里凄凉水府,
我这里寂寞书房,
我白衣你未成龙,
我单身你可成双,
咫尺间情愫难通,
空惹下满腹惆怅。
(白)哎,鲤鱼无知,说它作甚。
这一段唱把张珍的无奈惆怅,不甘又妥协的心情全部交代。
别小看这一段唱,都隐伏了后面的故事发展。
张珍身上既有读书人的清高,也有未经人事的血气方刚。
他认为他投亲前来,怎么也不该被搁置一边,不闻不问。
金家的势利薄情,反而激发了他对真诚的向往,所以后来会重视真情。
既然他是相府娇客,那么见一面未婚妻也理所应该,谁知道三个月都不曾见到,他也不知道牡丹小姐是怎么想的。
其实是他已经对这个环境很不满,可还有希望,假如牡丹无心,那么他也识趣走了。
难怪后来他两次出走,都义无反顾,头也不回。
不过读书还是需要的,尽管说求取功名更多还是自己的追求,不是为了满足三代不招白衣婿的要求。
但是呢,不管到哪里,还是要读书,所以再怎么环境不利,他既是妥协,也是懂得取舍,掌握重点。
这也为他在日后鲤鱼精告诉他真相时做正确的抉择打下基础。
都是有利有不利,也都是出现情绪,产生混乱的状态下所做的决定。
眼下他是既来之且安之,今后也可以说是如此,可两个决定都是对的。
张珍长吁短叹,发泄郁闷,然后继续回房读书。
也就是说,哪怕再有情绪,他还是在攻读,真的是在用心。
那也是打发时间,打发无聊。
如果不是这样,无事会生非,他早就闯祸了。
这时候读书还是给他希望,让他安定心神。
有情绪出现,更让他要从书本上寻找事理,寻找方向。
所以他在相府居住,一时倒是相安无事。
不过鲤鱼精却待不住了,三个月呆下来,她是看到了张珍的品性。
到底是相府的鲤鱼,眼光比宰相还高明。
鲤鱼出水,画面动人,那么明天继续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