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场戏,听一支曲儿

各高校的戏曲沙龙里,荟萃了能唱能教的指导老师、喜欢听昆曲的新成员、热衷于评弹的奇女子。有时会扮上相,缓移莲步、轻甩水袖。听戏以怡情,唱戏以添趣。

是为乐。

上海大剧院上演越剧版《红楼梦》,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用轮椅推着母亲来看表演,表演结束后全体观众热烈鼓掌,老太太问女儿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看,答曰:心里欢喜。

是为美。

林黛玉在大观园里无意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觉得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觉心动神摇。

是为雅。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提及戏剧,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莎士比亚,诚然,莎翁对世界戏剧文学创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的传统戏剧也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积淀深厚——昆曲、坠子戏、越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以上列举的还仅仅是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几大核心剧种。

京剧

京剧被誉为“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贵妃醉酒》

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

越剧

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至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越剧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黛玉葬花》

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了一种民间小戏。

《女驸马》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其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评剧

于清宣统元年()年形成于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花为媒》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民国十二年(),创建该剧种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之新意,纳名宿吕海寰建议,改称“评剧”。

豫剧

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穆桂英挂帅》

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在西方也广受赞誉,被称为“东方咏叹调”。

《仲夏夜梦南柯》首演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的戏剧也初步开始了融合的尝试。刚刚过去的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中西方戏剧巨匠逝世四百周年纪念日,英国利兹大学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演出了《仲夏夜梦南柯》舞台剧,结合了汤显祖的《南柯记》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将中西元素巧妙结合,以西方歌剧形式演绎中国传统戏剧,并以西方视角展现了“人生如梦”这一主题。

细说老时光里的慢故事,

唏嘘千古兴亡里的聚散离合。

云间新天地愿大家都能与戏剧艺术相伴,

为生活添乐、添美、添雅。

云间新天地

西上海标志性主题文化商街

老城临街旺铺,总价50万起!

传世玲珑典藏,错过即成奢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