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middot孔雀东南飞mid

白点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

《李娃传》

紧凑,好看,好听。三场纪念演出里最年轻的阵容却是意外好的效果。原以为这出戏么,昆剧和梨园戏都看过,没想到,这出越剧竟是毫不逊色地耐看,耐回味。比如《责子》,张力强大,节奏连贯,一气呵成,教看的人目不转睛绝不敢分神。细节设计也让人称道,比如打子的那一连串动作,既写实又虚拟,夸张得恰到好处。郑元和和李亚仙重逢时,两人相向急奔就在触及对方的刹那,突然一个侧身一个向前跌扑倒地,电光石火般,将两人当时的急切心情和郑元和的人物处境交代了淋漓尽致。

最后,有点奇怪父子相认的情节被省略了,当年“打死”了儿子的父亲竟然毫无悔色的大摇大摆重新出场,最后还好像是他“慷慨”地接纳了李亚仙,才终于让一家人得以团圆。及此,不由感慨全剧完全可以改名叫《势利爹的胜利》吧。

所以看着谢幕的时候,不仅脑补了一个新的结局:李亚仙一去不返,郑元和某日再次来到两人初见之所,春花烂漫。见得到见不到,留给观众吧。反正没郑爸爸什么事情就好!

邓华蔚(李亚仙)王舒雯(郑元和)

邓华蔚(李亚仙)周莉(郑元和)

斯钰林(郑元和)吴群(郑父)

项李亚(郑元和)丁琳(李四)

王婕(李亚仙)裘再萍(郑元和)

盛舒扬(李亚仙)王柔桑(郑元和)

董鉴鸿(李亚仙)白银飞(郑元和)

《孔雀东南飞》

书本里就读过的故事放在舞台上看起来,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反正焦仲卿是莫名其妙地忙,还经常通宵熬夜加班,真的赶上现在的IT男了。而焦母呢,又是莫名的作,这就不懂了,为啥一开始不娶了河东女呢。也许就是这两个莫名的人设,让这部戏尽管是名角加持,但看起来却总感觉不对味。

其实细想想,这个戏其实很现代。婆媳之间,忙碌的夫妇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很多对错怨念根本没来由。所以,阿花的焦仲卿也许可以更加懦弱点,木纳点,而刘兰芝也许可以更加外柔内刚一点。而且,刘兰芝主动出走似乎更让人物立体丰满。再磨磨,也许老戏反而更青春。

话说回来,同样是不可理喻爹妈,比起郑元和他爸,焦母可是彻底的惨败了。

焦仲卿:

吴凤花(上半场)/章瑞虹(下半场)

刘兰芝:

陈飞(上半场)/陈颖(下半场)

焦母:吴佳燕、小姑:盛舒扬

河东大娘:余福英

小厮:陈琼琼

刘母:陶钻怡、刘兄:金红

侍女:史燕彬、五郎:王柔桑

御者/丞:李璐彦

《梁山伯与祝英台》

看了《梁祝》就会真正体会到戏曲真的是节奏极快的,有时候就是借着观众的思绪/想象斗转星移,绝对不是很多人固化印象里那样的慢吞吞。看了《梁祝》也就能特别感悟到,唱,真的就是越剧的生命。这出戏简直每一段都是经典,每一折都是精华。这么好的中国式音乐剧,实在值得珍惜。

所以,戏曲就是把最用情的地方用唱表达了出来。拿《梁祝》来说,那么快的情节翻篇,其实很多就是潜藏在唱词里,巧妙极了。那么多的情绪,其实就蜿蜒在唱腔里,迷人极了。只有蹩脚的创作者才会让台上人去读剧本的中心思想,只有无能的创作者才会忙着寻找遮丑的舞美灯光。

如此一来,其实这个唱和表演就极为重要,火候不到,或者火候过了,就自然给人以“慢吞吞”的印象了。所以啊,不是戏曲慢吞吞,是你没看到好戏,没遇到好的演员呢。当晚的《梁祝》用隔壁爷叔的话来讲“算是拿下了”。相对来说我更心水开场到思祝,后头好像节奏赶了点,有点忒饱满了。

游笔至此,耳边尤回响着当梁山伯第一次得知祝英台的真相时,阿花的那句台词:英台是个女滴,英台是个女滴……简单念白,回韵无尽。

徐铭(梁山伯)周艳(祝英台)

陈雪萍(梁山伯)陈艺(祝英台)

吴凤花(梁山伯)

章瑞虹(梁山伯)陈颖(祝英台)

章瑞虹(梁山伯)陈颖(祝英台)

韩婷婷(梁山伯)

陈飞(祝英台)

祝公远:章海灵

师母:葛佩玉

梁母:陶钻怡

四九:王柔桑、银心:李旭丹

祝仆:金红、媒婆:余福英

谢幕·台上台下

后记

“越剧”作为剧种专用名词定下来,据说也不过八十年左右的时间。一取自发源地的简称,二取自“越来越”的意思,颇有朝气昂扬的意味。这次展演的三出经典剧目也都是出现在上世纪中叶,迄今不过一甲子的光阴。越剧真的好年轻。

每当越剧演出将近结束,剧场工作人员总是如临大敌,因为老阿姨们会“拱台”,不等谢幕就一哄而上。这些年来,阿姨们好像一直在变老,有的都要人搀扶了,更多的谢幕后纷纷感叹:喊不动哉,胡龙阿窝特哉!再过十年呢?越剧真的不年轻。

对照当年越剧创作的繁盛,再看看现在呢。喜欢越剧的朋友们只要提起来总会感叹一句:越剧啊,已经越来越不像越剧了。是啊,从这次《风·范》系列纪念演出——包括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唱会来看,中生代们开始唱不动了,新人一辈能唱好的也不多。更有的知名越剧导演讲:你没必要把越剧当越剧看,当音乐剧和歌舞剧看。越剧,也许将来真的就要叫“越来越不像越剧的剧”了吧。

曲终人散终有时,但求“风·范”长存。

在台侧等候演出结束时的摩拳擦掌的老阿姨们

纪念范老师的巨大花墙撑满了整个天蟾楼厅

曲终人散终有时

但求“风·范”长存

纪念越剧宗师范瑞娟

《风·范》越剧范派经典剧目演出

-09

天蟾逸夫舞台

主办:上海越剧院

END

相关阅读

川剧名家蓝光临先生记忆中的越剧宗师范瑞娟

「水流云在」昆曲音乐家辛清华、顾兆琪纪念演出

「风·范」越剧宗师范瑞娟纪念演唱会小记

怀念永远的张国荣

追忆昆曲演员康晓虎

投稿、合作、转载,联系

欢迎转发和留言元味

纪念是一种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