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戏曲剧种中,有10个戏曲剧种脱颖而出,,被称为“十大剧种”。
京剧:
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越剧:
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粤剧:
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
黄梅戏:
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评剧:
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昆剧:
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
秦腔:
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晋剧:
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
桂剧:
地方戏曲。形成于明,发展于清,极盛于今,是广西最早形成和流传桂北地区的剧种,有多年历史。清末唐景崧撰写的《看棋亭杂剧》40出,成为桂剧第一批剧目。
潮剧:
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全国十大剧种之一。它以语言优雅通俗、唱腔优美抒情、行当分工严密、技巧优美丰富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南国鲜花”和“艺苑奇葩”。
你最喜欢哪一个剧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