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0月17日),美琪大戏院的舞台上,一边是一座白色的三角钢琴,一位少年钢琴家在陶醉地演奏;另一边放着一把竹椅,一位穿着名族特色服装的艺术家吹奏着芦笙。中间一个一道道竹编式的线条勾勒出一条条绵延大道,连接两边。
台中间,时装设计师蒋蔚通过投影正在激动地欣赏来自贵州的竹编产品。一段欢闹的苗族庆典音乐响起,正式开启了越剧《山海情深》序幕。
越剧《山海情深》该作品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剧目,入选了今年上海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这个周六在“艺起前行——国内优秀原创戏剧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中首次与观众见面。
详情点这里探班上海越剧院扶贫大戏《山海情深》
台上的少年钢琴家正是毕业于美国茱莉亚学院“正在升起的钢琴之星”,龚天鹏。虽然年仅28岁,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涉足中国戏曲艺术了。他创作的第十部交响曲《京剧幻想》,用瑰丽的交响手法,把京剧的精气神“翻译”成了美国观众都听得懂的音符。所以当上越邀请他加入,他欣然答应了这一次的合作。
龚天鹏第一次来到联排现场那天,感受到了戏曲舞台的那种虚拟性,他感觉手持乐谱上台有点违和,所以当即就开始背谱,在联排的开始前,就把开场这段三分钟的乐谱全部背了下来,优雅地上台。他说“要配合作品,艺术家都需要做很懂暗功课的。”
钢琴和芦笙的组合是导演杨小青特意打造的一个另类的维度空间。一个是钢琴的演奏一开始就是摩登澎湃的上海都市。一个是芦笙的声音,悠扬来自苗寨。这两个空间的互动、对话、交流、融合就是山海情深,就是上海的扶贫项目。
“要做很多暗功课”其实在扶贫的工作中也是一样。上海越剧院每年都会去采风,去年当时就接触到了在当地的上海扶贫干部,听到他们的介绍,就对这个题材非常感兴趣。其实上海每年都有大量的扶贫干部,去当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在上海生活的本地人却很少知道工作的本质。
剧中的主角蒋大海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上海赴贵州的扶贫干部。扮演者许杰很荣幸自己能饰演这个人物,他体会扶贫干部确实蛮伟大的。剧中说蒋大海每天要走3万步,还是在山区。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