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若问行人去哪里,越音浅唱处”……
越剧十姐妹
左起前排: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
后排: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
年,一帮十五六岁的越乡小姑娘,穿着蓝布衣衫,乘着竹排,从施家岙沿着剡溪把越剧唱到上海,最终唱红上海滩。
时间年轮转过近百年,“越剧之乡”嵊州在甘霖镇施家岙打造出一个“精神原乡”——嵊州越剧小镇。小镇深受“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的人文滋养,以山水为承载,以清廉戏剧为核心,以专业剧场、大师工坊、工匠艺术村落为载体,使越剧十姐妹“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位于越剧小镇内的古戏楼,是戏剧工坊十余个中小型戏剧场的核心,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在这里,《花中君子》《江姐》《忠魂曲》等清廉越剧折子戏会定期上演,全国亟待保护和拯救的剧种如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中的《清官第一》《李慧娘·见判》等清廉戏曲也会轮番亮相。
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走进古戏楼内,一间设有越剧十姐妹照片和简介的展厅直入眼帘。驻足细览,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袁雪芬“清白做人,认真演戏,不拜‘过房娘’,不唱‘堂会’,不受礼不吃请”的为人准则;是尹桂芳为响应越剧“三改”号召,主动要求把多元的薪水降为多元的大义举措;是范瑞娟不设灵堂,不举办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会,低调处理后事,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的遗愿……未闻越曲声,先识曲中人。老一辈越剧人的清白风骨经时间久淀,更添几分不朽的力量。
推开展厅另一侧的大门,便能看到整整三层的古戏台,气势恢宏处,阵阵廉音生。在这里,《花中君子·骂堂》《胭脂·慎思》《傲雪芬芳·面对着一次次羞辱威胁》等清廉越剧折子戏一出出上演,时光变得缓慢而悠长,演员们的一个台步,一句唱词乃至一声叹息,都能让人产生极强的情感共鸣。
“通过互动、吸引、凝聚实现对越剧的活态化传承,让越剧始终为廉文化弘扬提供有效载体。”嵊州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运用嵊州“越剧之乡”的资源优势,把乡土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中,为廉政文化不断注入新活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