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淳朴流畅的ldquo采茶戏rd

白癜风刚开始图片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821/9343706.html

2月28日晚,大型原创黄梅戏《太白醉》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登台,黄梅戏名家吴琼在剧中反串生角饰演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整场表现引人注目。

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小编就给你讲讲

有关这个“一曲多变”的剧种的知识吧↓↓↓

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采茶戏”,为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流行于我国安徽、江西、湖北、福建、浙江、江苏以及台湾等地区。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它的前身是湖北省黄梅县的民间采茶调,称为“黄梅调”。19世纪,“黄梅调”随着逃荒者传入安徽省安庆地区扎根。

▲《太白醉》剧照

黄梅戏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和凤阳歌,受当地戏曲演出的影响,形成一些小戏,进而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青阳腔和徽调中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形成故事完整的“本戏”。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年,黄梅戏演出活动开始职业化,从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曾与京剧合班演出,受越剧、扬剧、淮剧以及评剧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音乐的唱腔有所改进,取消了帮腔,并试用胡琴伴奏,表演则吸收借鉴了京剧等剧种的艺术形式。第三阶段从年到现今,新中国建立初期,黄梅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年,安徽省成立了三十多个黄梅戏专业剧团,对传统黄梅戏进行了整理和加工,使它的整体艺术有了提高,音乐的进步尤大。解放后的几十年黄梅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除了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如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出他们精湛的演技,博得观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