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越剧梁祝讲述东方的诗意与浪漫

关于越剧:

清光绪年间,越剧首先以“落地唱书”的形式流传于浙江绍兴、嵊县一带。年正式以“越剧”形式登台亮相,经过百年锤炼,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地方戏曲剧种,拥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广泛观众群体。越剧以浙江嵊县地方方言和民间音乐为渊源,博采京剧、昆曲、话剧等多种艺术精华,以“女子越剧”为主,辅以男女合演,声腔以板腔体以及不同唱腔流派为主要特征,人物不勾脸谱,表演融合内心体验,并以相对程式化的手段加以呈现。“女子越剧”尤以优美婉约的唱腔,清新明丽的音乐,接近歌舞剧的表演而深受观众喜爱。

20世纪30年代,越剧进入上海,为适应繁华大都市的整体氛围,对编、导、演、音、舞美等综合艺术都有了较高的追求,代表剧目有年创演的《祥林嫂》等。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随着《梁祝》、《红楼梦》等一大批优秀剧目的问世,进一步巩固了越剧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形成本剧种发展史上的繁荣期。

剧情介绍:

《梁祝》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祝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遍地开放。

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特邀中国“新世纪杰出导演”郭晓男创排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出为庆贺越剧诞生百年之际而创排剧目,对梁祝故事与越剧剧种的诗意与浪漫本质进行了最大化的整合。在传说和越剧电影剧本的基础上,新版《梁祝》从更加人性、人文的角度补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发展的线条,使得梁、祝二人由同性之谊向异性之爱的转变更为合理,从而在保留越剧的经典唱段的同时,将这个传诵多年的经典爱情故事成功地年轻化和现代趣味化。在舞台表现上,该剧坚持理念上的创新,把“以扇喻蝶”作为最主要方式,在演员的表演中通过扇子的动作、调度、情感、意象四元素的提升使用,使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的相遇、相识、结拜、分离、诀别以既古典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既中国又世界的现代舞蹈语汇方式呈现。剧目尾声时,在纯净天幕上冉冉升起的两把巨大折扇,不仅成功表现了梁、祝二人“化蝶”的诗意,同时成为最大程度彰显中华民族自由浪漫气质的“神来之笔”。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旋律本源自越剧唱腔,此次则被重新使用到新版《梁祝》的舞台音乐之中,如泣如诉的旋律为剧目更添东方韵味。剧中被梁祝二人在相知、相恋中反复吟诵的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则源自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诗作集——《诗经》中一首经典爱情诗作《邶风?击鼓》,古典与诗意横生。众多伴读书生在灿若铁花的镜框式舞台上手持折扇,翩然起舞,成为“以歌舞演故事”(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美学的高度概括)的新的样式。新版《梁祝》通过对东方传说的诗意与浪漫的诠释,最终,成为一部具有浓重人文关怀但同时时尚因素丰富的优秀剧作。

新版《梁祝》由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茅威涛领衔主演。作为当代戏剧创新进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及现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以其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和声腔,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文化意义的越剧女小生的艺术形象,以现代人文精神赋予行当独特表现魅力,深受观众爱戴与研究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