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赏计划走进音乐聆听大师何占豪老

昨天下午,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在宝钢工程集团16楼的报告大厅响起,大家翘首以盼,迎来了著名音乐家何占豪老师,他为在座的宝钢集团领导和职工们,约百余人解析《梁祝》创作的历程。年,随着何占豪与陈钢联合创作的民乐交响乐作品《梁祝》的问世,这部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民乐无缝结合的音乐巨作,影响了中国乃至全世界。

何占豪

世界著名作曲家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那个时候何老师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学校组织大家下乡,学生们背着乐器来到了上海郊区的浦东三林,劳作之余,为群众们演奏音乐,却发觉农村人喜欢听民间戏曲,对于莫扎特和贝多芬并不了解和喜爱。然而,能够给音乐学院学西洋乐的学生弹奏的民乐曲子却没有。外国艺术家的曲子听不懂,太遥远了,不贴近群众。于是,萌生了创作贴近群众的音乐,为人民群众演奏音乐,让他们也能欣赏和听懂的想法。所以,创作《梁祝》的初衷和灵感,是要为人民服务,创作属于人民的音乐。

为什么梁祝的影响力从中国走向了全世界?老师谦虚地说:因为梁祝的灵感来自民间,是人民创作了音乐!梁祝的音乐元素,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何占豪老师细心观察,把群众耳熟能详的越剧、京剧曲调和西洋乐,衔接地天衣无缝,幻化出宛如再生的鲜活曲调。情之所至,音之所在。

一场生动的讲座让85岁高龄的何占豪老师又“吸粉”无数!谈吐诙谐幽默,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亦是他的养身之道。感谢何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欢乐的下午时光。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聆听那首耳熟能详的《梁祝》!

上海市宝山区文化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