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演首秀首发的演艺重镇地位基本确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沪剧《挑山女人》、越剧《山海情深》、交响作品《红旗颂》……近年来,上海演艺精品涌现,备受瞩目。

近日发布的《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年上海演出行业克服疫情影响,演出场次较上一年大幅增长。围绕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目标,上海演艺突出“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品牌,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基本确立“首演首秀首发”的演艺重镇地位。

《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创新与青年发展研究院撰写,报告总结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点,并对未来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判。

年上海演艺行业在疫情冲击之下,演出创作双繁荣,亮点颇多。来自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场,日均演出场,较年增加24.7%;以国内原创为主的多元演出新生态逐步建立,优质剧目不断涌现;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年演出场,同比增长高达81.4%,演出收入3.28亿元;91家上海民营院团全年演出达到场,收入2.56亿元。

据介绍,在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中,上海立项数为34项,其中大型舞台剧立项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充分展示了上海舞台文艺创作实力。交响曲《百年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品牌演出《海上生民乐》等“上海出品”精品的驻演、巡演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型剧场相比形式更为灵活、富有空间特色、遍布上海的“演艺新空间”异军突起,已成为上海演出市场强有力的催化剂。截至年底,授牌“演艺新空间”数量已达家,全年演出场,同比增加70%,发展势头迅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