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人生她凭借一副金嗓子,家喻户晓

    

小筱月珍和她的弟子们

年初(农历春节),在丈夫叶志成的策划下,小筱月珍和著名演员赵云声、周丽丽、王中玉、筱正武等在新都剧场组建了新艺沪剧团,乐队主胡许龙龙。剧团演出了《凤还巢》、《玉梨恨》、《马寡妇开店》、《再生花》、《玫瑰多刺》等剧日。更有意义的是,小筱月珍根据雪声越剧团的版本,移植改编演出了沪剧《祥林嫂》,使鲁迅著作首次搬上沪剧舞台。剧中小筱月珍扮演祥林嫂、赵云声扮演贺老六,筱正武扮演卫癞子,观众反响热烈,成为沪剧经典。

年,小筱月珍积极投身抗美援朝工作,在新光剧场联合许多沪剧名家合演大型古装戏(秦香连)。剧中小筱月珍扮演秦香连,名家荟萃、阵容强大,连续十天共二十场的演出所得款项全部支援前线战斗。

年,由于顾月珍的身体原因,请小筱月珍来努力沪剧团工作并请她担任剧团副团长一职,演出了《赵一曼》、《欺嫂失妻》等剧目。年,沪剧界组织《雷雨》大汇串,小筱月珍代表努力沪剧团参加演出,饰演“鲁妈”,与石筱英轮换演出,可惜未留下录音资料。年,小筱月珍重新回到艺华沪剧团。

文革后她与王雅琴、王盘声等一起积极参加剧团筹建工作,并成为新艺华沪剧团副团长之职。退休后她还积极参加各项演出活动。年为出版《沪剧志》筹款积极参加《陆雅臣卖娘子》的演出,一曲赋子板“吃馄饨”令观众至今难以忘怀。实际上安排角色的时候,小筱月珍是饰演卖娘子时候的岳母,石筱英才是和丁是娥组合演出“回娘家”一折。由于当时石筱英自觉身体不好,演唱大段“赋子板”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就主动提议,和小筱月珍换一下场次。当小筱月珍拿到剧本后,也有过压力,感觉有负担。但是小筱月珍毕竟也是位卓有成就的老艺术家,经过自己对唱腔的琢磨、打造,“吃馄饨”一炮打响,成了经典名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小筱月珍扮相朴实、大方,擅演悲旦,并兼演老旦及村姑;演出过大量沪剧传统的滩簧老戏、改良弹词戏、时装戏和现代戏。曾先后饰演了《绣荷包》中的杨凤宝、《庵堂相会》中的金秀英、《拔兰花》中的李金姐、《连环计》中的秀卿妻、《白兔记》中的李三娘、《冰娘惨史》中的谢冰娘、《欺嫂失妻》中的大嫂、《碧落黄泉》中的李玉茹和汪母等众多不同性格与命运的妇女形象,深受观众的好评。

但如此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在生活中却是非常谦虚,她总说“我和别人比还差得远”。记得有一次,小筱月珍老师带我去柳林沪剧沙龙,大家邀请小筱月珍演唱,她唱了段《吃馄饨》后,观众还不肯罢体,她知道我会唱《问叔叔》,便主动要我陪她唱《问叔叔》,许多观众都羡慕我,能和名家一起演唱,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小筱月珍当年创办了新艺沪剧团,也可谓曲艺芬芳,桃李满天下,尽管他们也都已经70多岁了,但他们依旧非常爱戴和尊敬老师,把小筱老师当作母亲一样,并经常上门看望老师,带老师出外散心、聊天等,真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母”。

《庵堂相会》小筱月珍和钱逸梦

从年开始,小筱老师与病魔抗争了整整七年,她是坚强的。虽然不能言语表达,但是她内心是明白的,每当问她,“吃馄饨”忘记吗?她就立刻用右手打起了节奏,她的内心是多么想开口唱呀。年,小筱老师功德圆满,驾鹤西行。想必在另一个世界里,她与其他一些老前辈们又相聚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会串演出。

朗诵:高佩明

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学上海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