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外国人都为之神往的中国国粹

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

年,一首《唱脸谱》红遍了大江南北,也道出了外国人对京剧的喜爱和向往。

人常说城内开花城外香,京剧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可见其自身的魅力。

京剧最早来源于徽剧,与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列中国五大戏种,于年11月16日,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的最大特色就是兼容并蓄,在唱腔上,先是与湖北汉剧合作,后来又吸取了昆曲及秦腔的特色。

京剧的四大徽班

真正促使京剧发扬光大的是清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合称四大徽班),随着四大徽班进京,京剧正式进入清朝宫廷,得到了皇族和达官贵人们的青睐,并且迅速发展起来。三庆班以大戏见长、四喜班的戏曲吸收了更多的昆曲元素、春台班的演员更年轻化、和春班以武戏而闻名,总之各有所长,共同促进了京剧的繁荣发展。

徽班进京

京剧的世家

传统的艺术形式都讲究传承,既有子承父业,也有师徒相传。在京剧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中形成不少了著名的世家和流派。

比如旦角中最知名的梅兰芳大师,他的祖父梅巧玲,父亲梅雨田及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玥都投身于京剧事业中,这就是典型的梨园世家,再如京剧世家中的谭派,从谭鑫培传到谭元寿已经历经五代,这些梨园世家薪火相传,促进了京剧的蓬勃发展。

这些梨园世家得以传承至今得益于各家良好的家风,比如梅派的创始人梅巧玲,有“义伶”的美誉,他的好友谢梦渔曾经陆陆续续问他借款,到去世的时候也没能还清,谢梦渔去世了,梅巧玲前往吊唁,当场焚烧了借条,并表示此账已了。

梅巧玲

梅巧玲这一举动,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传遍了北京城。

他的孙子梅兰芳也不遑多让,在抗日战争初期,他排演了《生死恨》、《抗金兵》等戏来表达自己反对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情怀。梅兰芳哪怕没有收入,也蓄须明志,甚至把自己弄得发了高烧,也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后来他去了香港,没有收入,就利用自己绘画特长,卖画为生。香港各界为了支持他的义举,为他举办画展,想购买他的画作,来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可日本人不依不饶,捣乱画展,结果梅兰芳将自己的画作全部撕毁,他这种坚决不当卖国贼的行为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梅兰芳剧照

京剧的魅力

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代表的含义各不相同,这里就不一一细述。

一出完美的戏目离不开各行当的通力合作,比京剧《四郎探母》为例,这个曲目是来源于故事《杨家将》,《四郎探母》描写的是十五年前四郎杨延辉在宋辽两国金沙滩之战时被俘,被辽国铁镜公主看中,招为驸马。十五年后,杨四郎听说母亲佘太君再次率兵与辽军作战,就对向妻子铁镜公主说出了实情,想要去看望老母一面,铁镜公主与夫君伉俪情深,她深明大义,盗来令箭,送杨四郎出关,帮助他们母子团聚。

这个曲目既有老生的唱段(四郎杨延辉),也有花旦的唱段(铁镜公主),还有老旦的唱段(佘太君),也有丑角插科打诨的场景,曲调由西皮慢板、原板、散板、导板、快板组成,曲调抑扬顿挫,婉转动听。尤其《坐宫》那一折夫妻对唱的唱词,韵味悠长,对唱如行云流水,特别脍炙人口。

(铁镜公主)[西皮流水]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十五载到今日才吐真言。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他思家乡想骨肉不得团圆。我这里走向前再把礼见,尊一声驸马爷细听咱言。早晚间休怪我言语怠慢,不知者不怪罪你的海量放宽。

(杨延辉)[西皮快板]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太谦。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誓不忘贤公主恩重如山……

我们来一起分析下唱词,其实所有戏曲的唱词都特别讲究,比如所有的唱词结尾处都含有拼音(an)的读音,仔细想想真是考究,这样做肯定是为了韵白的一致,便于唱诵。

京剧的演奏乐器

京剧里使用的乐器并不少,有锣、铙钹、唐鼓、京胡、三弦、月琴等,极大地丰富的音乐的层次,最常用的乐器当属京胡,人常说“单音不成曲”,但京胡独奏也非常好听,比如《夜深沉》,曲调悲怆,十分动听。

艺术是文明与希望的延续,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它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不断地推陈出新,相信京剧只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博采众家之长,就会一直发展,拥有着更多的受众和蓬勃的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