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 黄翔
如何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红色基因,是我省在开局之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一提起传统文化,不少年轻人认为它们早已过时,或者如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如何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翅膀”,走出故纸堆,走近年轻人?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探访了山东省柳子剧团,揭秘这一有着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如何蜕变创新,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刘海霞在演出
感悟与表达
将全新演绎“江姐”
英雄是从平凡人中走出的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近日,在山东柳子剧团展示馆内,青衣演员刘海霞用柳子戏的腔调哼唱起一段《红梅赞》。
最近,经常以创新之举“出圈”的山东省柳子剧团又有了大动作。以“刘海霞们”为代表的柳子剧青年演员,正在全力迎接一部新剧——复排《江姐》。尽管工作还没全面展开,可他们十分期待,开始一遍遍熟悉剧本、感悟江姐的人物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柳子戏的导演徐伟,来自刚刚上新了扶贫大戏《山海情深》的上海越剧团。“非常荣幸被选为江姐的扮演者,跟随徐伟导演学戏。他会用现代的创作理念和传统戏曲程式化相结合,创作出一部焕然一新的红色经典剧目《江姐》。”刘海霞说。
大型红色舞剧《江姐》及江姐的光辉形象,伴着一缕红梅的清香,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任时代变迁、岁月更迭,《江姐》却历久弥新,持续焕发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永恒光辉。
红岩精神、红梅品格,带着在生死考验中铸就的红色基因,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融入亿万国人血脉中。特别是那首脍炙人口的《红梅赞》,更是能迅速引起国人共鸣。
“之前像任桂珍、于蓝等很多名家,将‘江姐’这个角色塑造得十分完美,要想超越和创新,难度可想而知。”刘海霞说,在新时代背景下,他们将认真解构江姐的人物故事,努力走入人物内心,用心感悟她的心路历程,力争与柳子戏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机融合,把“江姐”这个角色演出特色,引起更多观众共鸣。
“英雄,出自平凡人中。当平凡人遇到危难时做出英勇抉择,也就升华成了英雄,英雄本就不是天生的。”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李贝表示,《江姐》这一剧目是山东柳子剧团年的重点剧目,向建党周年献礼。
“我们将全新诠释‘江姐’的形象,重新解构这样一位在危难之时从普通人转化为英雄的人物,通过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进行解构和创作,展现出极具冲击力的中国力量和时代精神。”
对于李贝团长以及江姐的饰演者刘海霞而言,他们都希望有更多人能走进剧院观看这部剧目,多些年轻观众的面孔。“像电影《八佰》《金刚川》等革命题材影片,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我们也希望这部剧能保持高水准的艺术形式,人物塑造和故事刻画更加引人入胜,为更多观众奉上一道经典文化大餐。”
柳子戏“出摊”泉城广场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