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萍,原三门越剧团花旦,主工傅派、吕派,现为浙江越艺越剧团团长兼主要花旦。她扮相秀美,唱腔婉转动听,刻画人物生动感人。代表剧目及角色有《狸猫换太子》寇珠,《梁祝》祝英台,《皇后易嫁》崇秀,《红楼梦》林黛玉,《孟丽君》孟丽君等。折子戏《拷寇》获全国民营剧团调演银奖。
初中毕业前夕,正逢三门越剧团招收新学员,17岁的她当时对越剧是一窍不通,但父母说三门越剧团可是铁饭碗,老师说这是一技之长,而作为她好朋友的我更是一个劲催她去考,还允诺以后会经常去看她演出。就这样,她凭借当时校园内的一首流行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考入三门越剧团,在嵊州艺校学习了二年。她在艺校读书时,一直和我保持通信,在信中我知道了她学戏的艰难辛苦,为了有个好成绩,将来可以分到好角色,她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练功,从一开始的小白到毕业时的优秀生,这其中的甜酸苦辣风风雨雨都是她后来一直坚守舞台的资本和动力。
艺校毕业后韩丽萍回到了三门越剧团,开始正常的演出,也算真的捧上了铁饭碗。但好景不长,伴随着整个国家戏曲行业的萧条,三门越剧团也在萎缩,没几年,剧团近乎荒废,只发放基本工资,没任何福利,这让刚刚结婚,丈夫又无固定职业,并有了一个孩子的三口之家陷入困顿,生活异常拮据。没有办法,她接受了一个民营剧团的邀请,开始从专业转移到民营。
民营剧团演出频繁,生活艰苦,当然这些还不是最难的,让她最苦恼的还是不能和家人团聚,不能和可爱的女儿朝夕相处,不过为了生活,只能舍小家顾舞台,再说,这也是为了家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就这样,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舞台,一村又一村,一台又一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在世纪之初,网络刚刚萌芽,开始时连手机都不普及,所以对于民间剧团,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连我这个老同学也根本听不到她的消息,因为生活忙碌,也没看过她的演出。后来有了手机,再有了智能手机,QQ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