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花十年招生,前两名被一对双胞胎

提起越剧,就一定会提到“小百花”。越剧界鼎鼎大名的茅威涛、何赛飞、陶慧敏、蔡浙飞等名角,都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何赛飞陶慧敏前不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十年来首次公开招生。有人将此比作越剧界的清华北大招生。来自嵊州的一对双胞胎姐妹花,取得了专业并列第一,总分第一、第二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小百花越剧团。日前,我们也特意赶到嵊州,采访了这对未来的越剧之花。被越剧选中的两姐妹出生于越剧之乡的陈子心和陈可心,今年12岁,有着一位爱听越剧的爷爷。偶然的一次,幼儿园老师向爷爷建议,姐妹俩在幼儿园毕业演出上表演越剧吧。听到老师的建议后,爷爷便带着陈子心与陈可心到嵊州市文化馆辅导部主任裘珍媛那儿“学艺”。虽然爷爷只是“临时抱佛脚”,希望姐妹俩能顺利完成演出,却没想到她们从此与越剧解下了不解之缘。裘珍媛是嵊州越剧教学界的非物质遗产(越剧)传承人,姐妹俩清秀的面容、天生亮丽的嗓音、出色的音准和领悟力,让她印象深刻。更为特殊的是,姐妹两人性格迥异,一人沉稳醇厚,潇洒大方;一人古灵精怪、敏感多情,是天生的小生、花旦的组合。姐姐陈子心学唱小生贾宝玉,妹妹陈可心学唱花旦林黛玉,姐妹俩的第一出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幼儿园的舞台上赢得了满堂喝彩。因为这次偶然,这对双胞胎姐妹花从此喜欢上了越剧。幼儿园毕业后,陈子心和陈可心继续跟随裘珍媛老师学唱戏。随后,姐妹俩又拜张芳为师学习唱腔,裘珍媛老师专教身段。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陈子心和陈可心不仅学会了许多经典的唱段,表演技巧也越来越娴熟。随着演唱水平的提高,陈子心和陈可心开始参加一些戏曲表演或比赛,在学校、嵊州市、绍兴市和省里的各种比赛及演出中崭露头角。自年至今,她俩连续三次获得浙江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小金桂)金奖。年3月获得了“全国越剧名票擂台赛前10强”殊荣。年7月,她俩再次同台表演《山河恋·送信》,喜摘“全国小梅花”金花奖。年,姐妹俩碰上了十年一遇的小百花招生。十年前的小百花招生,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而这次招生,改为小学毕业生。天时地利人和,姐妹俩在今年四月参加了小百花的招生考试,并包揽了前两名,成功考进小百花。戏曲界有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姐妹俩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越剧老师裘老师这样回顾她们一路走来的经历,“我从幼儿园开始就看着她们长大,她们从连越剧是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走上专业的道路,这么多年,一次次的练习和上台,孩子是吃了苦的。”展望未来两姐妹在小百花的生活,裘老师更是说,“会比现在辛苦得多,一是身体的辛苦,练功,二是心理的负担,小百花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必须要非常努力。”“这次的成就只是一时,一定要谦虚,好好学习专业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裘老师补充,”但辛苦是值得的!“哺育小百花的养料养花需要施肥,这两朵小百花的绽放,也得益于优厚的环境和无数人的悉心呵护。越剧于上世纪初发源于嵊州,发祥于上海,随即风靡全国,成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嵊州,处处可以看见听见越剧,城市里四处散布的戏台,公园里放着越剧散步锻炼的老人,学唱越剧的小孩。当地人骄傲地说,“我们嵊州是越剧之乡,人人都爱听越剧,也爱唱越剧。”裘老师也向我们透露,“在嵊州,坚持做越剧的人很多。在我的学生里就有30多个小梅花金奖。学生之后进艺校,进越剧团,或者当老师,坚持这条路的人很多。””我们之所以越剧发展得很好,一是人们喜欢听越剧,二是领导的特别关心。我们的小学便会开设越剧课程,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开始学习和接触越剧。“一百多年前,越剧在这片土地发芽。几个民间艺人拿门板当戏台,表演了第一出越剧,之后,越剧历经了小歌班、绍兴文戏、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乡村一路唱进大都市,走红于上海,流行于全国,成为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到了现代,越剧不断更新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嵊州,大家还是播放着越剧名段,吟唱着经典台词,聊着最新的越剧名角。在这样一个地方,还会有一代代为人称道的越剧名角,继续唱着,记着。期待这两朵小百花代表嵊州,更美地绽放!想了解这对姐妹的更多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