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得主刘子微与长春街小学小花旦们表演京剧《卖水》。记者安立摄“戏曲进校园”,传统艺术永放光芒。毛希希绘专题:湖北全面推进“戏曲进校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荆楚网讯记者安立“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杏花红……”在武汉市长春街小学,武汉京剧院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刘子微和该校戏曲班的小花旦们一起表演京剧《卖水》,武汉市京剧院副院长罗示耀则带着小男生们在《齐天大圣》里舞起了金箍棒,台上台下一片欢腾……湖北汇集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花鼓戏等32个剧种,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流变地和聚集地。武汉也因戏曲名团云集、名角荟萃、名剧迭出,享有戏曲“大码头”的美誉。12月14日,在武汉召开全国戏曲进校园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来自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以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宣传、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交流学习湖北经验,总结湖北等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武汉市长春街小学戏曲班的小学员。记者安立摄点击观看更多高清大图“梨园之花”香溢校园小梅初绽戏韵流芳“学起来很帅气,越学越喜欢,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让我学会了和孙悟空一样不怕困难!”长春街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夏添一直在学演京剧《齐天大圣》,为练好金箍棒小手都磨出了茧子。长春街小学是武汉市首批20所“戏曲进校园”典型中小学之一,从年起开设戏曲班,现有80多名小学生在学习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该小学还结合绘画、手工等推出“最美猴王”、三国人物绘画等活动,颇受欢迎。在武汉市七一中学的排练厅里,一群“女驸马”伴着明快活泼的鼓点,演绎着黄梅戏名段;在旁边一间教室里,一群“小花木兰”则有摸有样,腔调抑扬顿挫……今年,该校成立中学生黄梅戏曲社,有多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市七一中学。记者安立摄点击观看更多高清大图“身段、唱腔都要学,还是有点难度的。”七一中学的老师们也在假期和课余时间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感兴趣的戏曲,该校总支部书记张幼灵曾与14位女老师学演京剧《梨花颂》,“要首先学会戏曲知识,才能和学生们交流,才能增加孩子们学习戏曲的兴趣。”目前,武汉市30多所学校成为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的“戏曲进校园”传承示范点,挖掘培养“戏曲苗子”。采取“讲与演”“正统与诙谐”“现场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