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女生的越剧小百花剧团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陈丽君是谁,不知道没关系,《卜卦》的BGM一响她就一定在你首页转圈圈。没错,她就是前段时间在全国首页转圈圈的越剧女小生,浙江小百花剧团的演员陈丽君。这个片段,是越剧新戏《新龙门客栈》后的一个返场表演。

许多人被她英俊的扮相,以及飒爽的动作,不油腻的笑容所迷倒。一开始还以为是一个男生演员,后面才知道是一位漂亮的女生反串。

在戏曲中,性别反串不稀奇。比如京剧中就有不少男旦——由男生反串饰演女生角色。而在越剧以及其他剧种,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明明有女性,为何要用男生来反串呢?

当我们谈到男女问题时,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事实就是重男轻女。从母系社会进入到父系社会,男女就不对等了。男性掌握了更多的生产资料,话语权变大,女性必须依附比自己强的男性才能获得庇佑。男主外女主内,看似是合理分工,但其实不然。社会地位上,男女更是天差地别。以接受教育为例。男性可以去学堂念书,考取功名,可以从事任何职业,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是“栋梁之才”,而女性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求女性“三从四德”。没有接受教育的途径,让女性在许多社会职能里没有踪迹。所以在我们接触的典籍中,女性名人少之又少,那就是因为在整个大环境中,女性都是被忽视的。社会留给女性的职业角色只有一些低下的、卑微的,男性不屑于从事的。比如戏曲,伶人在古代属于“三教九流”之列,社会地位低下。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是不被人看重的。在元朝、明朝时期,女性曾在戏剧舞台上活跃过。但没有延续下去。清朝时期,各剧种都有所发展。戏曲被大家喜爱,伶人也被大家追捧,地位有所提升(相对于之前,只有穷苦人家的孩子才会被送去学习,成角后的社会地位会好很多)。全国的戏班也在增加,但此时统治者却出台规定:禁止蓄养家班,禁止女子登台演戏。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剧目里那么多的女性角色需要男性来反串。女性被禁止登台,戏班里也不再招收女性学员。

越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以“嵊州话”为表演语言。越剧起源于清朝,原本是在浙江嵊州一带流行的“落地唱书”。起初的表演者都是当地男性农民,故而称为“男班”。进入到了民国时期,五四运动后,男女平等思潮兴起,越剧戏班开始编排新剧,并开始招收女性学员。民国12年,在嵊州办了第一个越剧女班。越剧的表演形式由开始的纯男演出变成了男女混合演出。

第一个女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后陆续又在嵊州开办女班。女班势头正盛,而男班每况愈下,最后因缺少后继演员而最终被女班取代。很长一段时间内,越剧的女班活跃在舞台之上。浙江的小百花越剧团也是一支全部由女性演员组成的剧团。剧目中的男性角色由女性反串,越剧男性角色多俊秀,由女性演绎确实有别样魅力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