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梅戏《女驸马》在抖音大热之后,因网红小潘潘翻唱了《女驸马》,在唱法,打扮,音调上面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小潘潘扮演的冯素珍是一副旗袍无限拉低,嘴唇艳红,眉毛挑动,色意绵绵的青楼女子形象,而冯素珍是在传统黄梅戏之中的一个敢爱敢恨,勤奋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
小潘潘摒弃了《女驸马》原作优美婉转和极富乡野气息的唱腔,而用流行唱法代替。根本起不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反而是给黄梅戏抹黑。看她唱歌无一不是在打擦边球,对着网友挤眉弄眼,这严重的侮辱了女驸马的英武形象。
作为黄梅戏的代表曲目,《女驸马》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女驸马》是一部喜剧,由安徽省黄梅剧团于年从传统剧《双救主》改编而来。故事梗概为,女主人公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男方家境败落,素珍继母逼退婚,又将兆廷送入大牢。为救丈夫,素珍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在洞房之夜将实情相告与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黄梅戏到底来自于哪里很感兴趣,很多人说来自于湖北又很多人说来自于安徽,争来争去的,今天小编就来简单的说下这个黄梅戏到底来自于什么地方呢?
相传在历史之中,黄梅戏是起源于湖北地区的黄梅县。那里的百姓在山间之中种植着许多野生茶叶,每到夏秋之交变采茶为生,而他们所吟诵的歌曲又被叫作采茶歌。这些采茶歌被外地人称为黄梅戏。
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在进入到安徽地区之后成为了安徽安庆地区的代表戏剧品种。
从目前的史料证据来看,黄梅戏是起源是于“湖北黄梅”的,然后被安徽安庆发扬光大的。用更加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黄梅戏的调来源于湖北黄梅,戏在安徽安庆发扬光大,调和戏是两个东西。
黄梅戏是分戏和调的,戏是戏,调是调。调的构成主要元素有曲调、旋律。戏的构成元素有人物、故事、矛盾冲突、曲折情节等等。戏曲不仅仅要有自己的特色曲调,也得有独特的方言,也就是念白、唱腔这些。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湖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还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