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之越剧十姐妹介绍袁雪芬等

“越剧十姐妹”,是指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出现的十位越剧名家。她们是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怎样出现的“十姐妹”呢?这源于越剧改革,反抗剥削。

在年,袁雪芬就积极倡导越剧改革,建立了编导制。后来她把鲁迅的小说《祝福》搬上舞台,就是越剧《祥林嫂》。这个时期,大量的新剧目出现,唱腔创新不断,如“尺调”、“弦下调”等,袁雪芬还排演了《洛神》等戏。

袁雪芬《祥林嫂》

正当袁雪芬的越剧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却遭到了恶势力的反对,这当然与利益有关。年8月27日,袁雪芬被抛粪包,之后又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年底她的雪声剧团只能暂告解散,暂停演出。袁雪芬思考着,戏剧人要有自己的剧场、学校、班社等等,不能再受人宰割。

年初,袁雪芬四处奔走,跑剧场,做调研,请人设计新剧场图纸,找地皮。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袁雪芬开始联系越剧界同仁,联手反抗。经过袁雪芬的努力,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都积极参与此事。旧社会的艺人,特别是女艺人,很苦,苦到我们今天无法想象。她们儿时就进科班,随班社四处飘零,年年卖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长大了,不出名,就要饱受凌辱、打骂;成名了,既是戏院老板的摇钱树,又是官商、恶霸的玩物。有屈服的,忍泪吞血地活下去;有反抗的,无非是自己年轻的生命香消玉殒。十姐妹中的筱丹桂,就是自杀身亡的。今天在我看来,当年十个弱女子的壮举,真如撼天惊雷!她们为的不仅仅是唱戏吃饭,她们要的,是人格尊严。十人准备同台演出,剧目定为《山河恋》,这是由法国小说家大仲马的作品《三剑客》改编的。

年7月29日,袁雪芬等十人签订了联合义演的“合约”,被称为越剧“十姐妹”。

前排左起: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

后排左起: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她们想靠演出筹款建剧场、办学校,谈何容易。当时的上海市社会局突然下令,禁演《山河恋》。解放后,越剧演员获得新生。

“越剧十姐妹”里,三位小生演员:尹桂芳、徐玉兰、范瑞娟;三位老生演员: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三位旦角:袁雪芬、筱丹桂、傅全香;一位全才:竺水招。

袁雪芬先生,生于年,年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九岁。她是十姐妹中的“大元帅”,越剧改革的先锋人物,越剧的奠基人,袁派艺术创始人,越剧四大名旦之一(袁雪芬、王文娟、傅全香、戚雅仙)。

袁雪芬先生

袁雪芬《西厢记》崔莺莺

范瑞娟先生生于年,年去世。她工小生,范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她自幼学戏,功底扎实,为人淳厚,生活朴素。她的嗓音宽厚嘹亮,咬字清晰,韵味浓厚。

范瑞娟先生

范瑞娟《梁祝》

傅全香先生,生于年,年去世。她是傅派艺术创始人,借鉴京剧程派、昆曲、评弹的唱法,“真声假一点,假声真一点”,被誉为越剧界的“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越剧界的“程砚秋”。她向弹词徐志云、京剧荀慧生、川剧周慕莲,昆曲朱传名等名家都问过艺。程砚秋的艺术对她影响最大。

傅全香先生

傅全香《祝福》

徐玉兰先生生于年,年去世。越剧四大小生之一(徐玉兰、尹桂芳、范瑞娟、陆锦花)。她学花旦,后改老生。年她改唱小生。徐派小生创始人。她台风英俊潇洒,感情奔放,戏路广阔,嗓音洪亮。她的剧目有《林冲》、《信陵公子》、《关汉卿》、《西厢记》、《春香传》、《追鱼》、《红楼梦》、《西园记》、《北地王》等。

徐玉兰先生

徐玉兰《红楼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