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陈君贤
△《碧玉簪》中竺水招饰李秀英
在越剧界,一提起《柳毅传书》,人们就会想到柳毅的扮演者、“越剧十姐妹”之一竺水招。
竺水招(.4-.5),女,原名竺云华,嵊州人。竺水招扮相亦生亦旦,容貌清秀隽雅,气质高雅。花旦清丽可人,小生英俊儒雅,被誉为“越国美人”、“越剧西施”。她曾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夏完淳、柳毅、梁山伯、李秀英、江姐、阿庆嫂……由她塑造的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给一代代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她学艺的经历、正义的追求、对党的忠诚、顽强的屈死等一个个故事,都可歌可泣。今年4月15日是竺水招诞辰周年纪念日,笔者特地采写了她的生平事迹,以追忆这位越剧先辈的坎坷人生和光辉业绩。
△《天花雨》中竺水招饰左维明
生于革命家庭,
继承父亲遗志,做有出息的人
“哇、哇、哇……”年农历三月初八日,雷雨交加,随着一声声婴儿的叫声响起,嵊县孝嘉乡灵鹅村竺朝鉴爱人雷氏的第三个女孩子来到了世上。起初,盼子心切的竺朝鉴打算“忍痛割爱”把这个女儿丢弃。不料那时下大雨,无法出门,竺朝鉴只得暂留孩子在床边任其啼哭。后来,邻居许土火闻讯前来好心相劝,竺朝鉴立马答应将小女养了起来并取名水招。
竺水招父亲是一名辛亥革命志士,年轻时与竺绍康、张伯岐一起积极参加“反清灭洋”活动。年重修的《灵鹅竺氏宗谱》对竺水招父亲有详细的介绍,始祖中立公29世,竺道见,字朝鉴,号克昌,生同治葵酉(年)十二月初一日子时。会充国民革命军先锋队少尉排长。君夙有义志,与族侄绍康公协办绍兴大通学校,遂肄业也。后杭垣起事,君与同学及各豪杰勇敢起义,为光复健将擢为先锋队队长,庆少尉衔。后绍康公去世,即返棹归里,其勇略慨可。相见民国十三年()张君伯岐独建蔡家金兰桥一座,桥分五洞,一切土石等共皆赖以督办。
村上人都叫竺水招的父亲为“朝鉴排长”,他一生公正廉洁,乐于公益,年积劳成疾仙逝。母亲雷氏勤劳俭朴,十分贤惠,年因病去世。竺水招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从小就知道父母亲的辛苦。而竺朝鉴的身传言教,更使竺水招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小就知道要有理想有志气。她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革命遗志,做一名有出息的人。
△竺水招舞台照
12岁进科班学艺,亦生亦旦
被誉为“越剧西施”
“春季花开红白黄,哥哥弟弟捉迷藏……”年的一个普通的夜晚,竺朝鉴家里传出了响亮的小歌班唱腔。竺水招的一招一式真像小仙女一般,乐得父母亲开心大笑:“侬这小囡头唱戏介灵光,就送侬去科班学戏吧!”次日,12岁的小水招告别读了3年书的灵鹅翠文书塾,如愿以偿前去10里以外的后山村白佛堂天蟾舞台科班学艺。从此与越剧结缘。
天蟾舞台于年由竺基焕举办,竺焕泉为教师,艺徒有竺水招、魏银凤、竺喜娟等20多个人,但办班不久因故而散,并入赵瑞花率领的剧团边学边演。竺水招刻苦好学,不到三年便把唱念做打的戏曲表演技术都学到了手,随团演出于嵊县、宁波、舟山、绍兴一带。
竺水招刻苦好学,不到三年便把唱念做打的戏曲表演技术都学到了手,随团演出于嵊县、宁波、舟山、绍兴一带。年底,竺水招18岁。因为在嵊县麻行太祖庙戏馆演过《卧薪尝胆》中的西施,扮相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舞盘舞剑演技超人,演出后没过几天就被“挖”去上海做戏了。
到了上海后,她又再度与尹桂芳合作,组建了芳华越剧团。年前她一直演旦角,如《卧薪尝胆》中的西施、《碧玉簪》中的李秀英、《蔡文姬》中的蔡文姬。年4月竺水招又与戚雅仙组建了云华越剧团,开始改演小生,如《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南冠草》中的夏完淳、《双枪陆文龙》中的陆文龙。
△竺水招(左)与尹桂芳
一生追求正义,向往光明
曾参加过党领导下的三五支队
“做人难,难做人,死了!”这是一代名伶筱丹桂自杀前的遗言,她的遭遇是对旧社会艺人处境的一个缩影。在那个时代,你若要“清清白白做人”,就得要有与旧势力搏斗的勇气和毅力。竺水招在旧社会舞台上唱了16年戏,就这样一直与黑恶势力搏斗着。
年,黄岩有一个反动军官,倚仗权势来欺压。“钢刀可断不可卷,勇士可杀不可辱”,竺水招就像演绎的角色“柳毅”那样,宁可与她最亲密的“舞台姐妹”尹桂芳一起昂首走进监狱,也不低头屈服。后来,经亲友们多方营救她俩才得以释放。又有一年,一个地痞以重金相许想认她做“干女儿”。然而,竺水招横眉冷对地说:“我自己有父母,干嘛要认你!”予以拒绝。
年,听说家乡四明山有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队伍,不仅抗日还帮助穷人闹翻身,竺水招便立刻与尹桂芳进行商量。千方百计毅然动员家人参加革命,把大弟弟钦传送到了浙东三五支队。
次年,当她离开上海到四明山地区的珠溪村探望弟弟时,内心参军的想法更迫切了,于是马上向部队提出了参军的请求。三五支队干部陈山仔细询问了情况并请示过上级领导后,同意她参加社教队,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宣传演出。
可过了几天,陈山考虑到女同志不太适合随军转战,再三动员竺水招回上海做戏。她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四明山重返上海,一边演戏一边宣传三五支队。“我在部队的时间虽短,但一生一世也忘不了。”一提起那段经历,竺水招激情澎湃。
△竺水招舞台照
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
台上台下充满一腔热情
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前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一阵阵袅袅动听的越剧:“请容我倾尽肺腑表衷怀,你本是冰肌玉骨神仙态……”不绝于耳的《柳毅传书》选段给市民们带来了黎明前的几分喜悦。这是竺水招响应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号召,冒着生命危险带头前去电台唱越剧,以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年她在《山河恋》中扮演绵姜参加“越剧十姐妹”的联合义演;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筹款义演;年秋,她与商芳臣、筱水招等人重组云华越剧团,成为当时在上海最受观众喜爱的五大越剧团之一;年10月,竺水招率团到南京演出,主动争取党的直接领导,年3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编制的南京市越剧团,她为剧团首任团长、主演。
无论在台上还是台下,她都充满了一腔热情。年11月,竺水招一行赴福建前线给亲人解放军慰问演出,每次看到战士们意犹未尽时就加演到很迟,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她还经常带头为解放军洗军被、补军装。“为战士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她总是这样说。
她扮演现代剧《芦荡火种》中的阿庆嫂、《江姐》中的江姐、《铁骨红心》中的地下党员向永贞等诸多角色,栩栩如生,感情深切;年她主演的《柳毅传书》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深受观众喜爱;年她在爱国历史剧《南冠草》中扮演爱国志士、诗人夏完淳,不仅深得剧本原作者郭沫若的赞赏,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年11月,竺水招一行赴福建前线给亲人解放军慰问演出,每次看到战士们意犹未尽时就加演到很迟,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她还经常带头为解放军洗军被、补军装。“我为战士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竺水招总是这样说。
竺水招在世时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继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以后,她又于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次见到了毛主席。
△竺水招与郭沫若
光荣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永远载入越剧艺术长廊
年3月的一天,对于竺水招来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那天,在南京越剧团党支部大会上,随着竺水招庄严的入党宣誓完毕,全体党员一致同意她加入了党组织。
那年竺水招45岁,她对这个姗姗来迟的喜悦思绪万千。是呀!一个旧艺人出身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入党是多么的不容易哦!眼下,梦寐以求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她一心要为党的文艺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
可意想不到的厄运从天而降。年5月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随着一步步的“升级”,作为南京市越剧团团长的竺水招,被“竺水招专案组”打成“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三名三高黑线人物”,关进“牛棚”审讯。一连几年的毒打、弯腰、喷气式批斗,让竺水招的脑海里回荡着屈辱两字。她认为:“如果屈服岂不成自己从前扮演过《六月雪》的窦娥了吗?”面对残酷迫害,她像李玉和、江姐、向永贞那样,不屈不挠,顽强斗争。
可是,在那“十年浩劫”中竺水招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年5月26日,“越剧西施”不幸与世长辞,时年49岁。
年,经中共南京市委批准决定,为竺水招平反昭雪,并恢复其党籍。可以告慰她在天之灵的是,她创立的“竺派”被社会公认,优秀传人有竺小招、筱水招、夏文君、张志娟等,以及竺小招的弟子殷瑞芬、孙静、裘赛琳等演员。
如今,竺派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已故的竺水招先生与党同龄,与党同心,德艺双馨,将永远载入越剧历史的艺术长廊之中。
△竺水招与女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