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记者段松艳吴煌
《傲雪芬芳》剧照记者吴煌摄
3月27日晚,嵊州越剧团纪念越剧泰斗袁雪芬先生创排的越剧现代大戏《傲雪芬芳》在杭州蝴蝶剧场精彩上演。被誉为近十年来越剧界最大的盛会——“风华再现——百越文创首届越剧优秀剧目邀请展”也由此拉开序幕。
《傲雪芬芳》讲述了越剧泰斗袁雪芬先生从嵊州阡陌小道走到繁华的大上海,历经磨砺而成长为“新越剧”改革掌门人的故事,同时展现了以袁雪芬先生为代表的越剧前辈们,怀着对越剧的一腔热忱,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演出结束后,现场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场“演后谈”。活动特别邀请了著名戏曲主持人白燕升,与茅威涛、李沛婕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围绕越剧的传承、发展与未来进行了一场对话。
向前辈艺术家致敬
白燕升:年3月27号,那个时候的嵊州还叫嵊县,越剧还叫小哥班,如今年过去了,越剧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傲雪芬芳》是根据袁雪芬老师真人真事改编的,但是它也是一出新戏,可能很多人都没看过,也没有任何名角。我很想问问茅威涛,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开幕?你没有压力吗?
茅威涛:太有压力了!在座的观众可能看到前几天,以我个人名义写了一封信——《单向街的启示:书店可以众筹,那么越剧呢?》。其实不光是越剧,整个中国传统戏剧和其它舞台艺术都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生存环境。
我想通过这次邀请展做个实验:我们越剧究竟有多少观众?
为什么选择《傲雪芬芳》作为开幕大戏,因为今年是建党周年,越剧诞辰周年,同时,今年还是袁雪芬老师为代表的“新越剧”80周年,从那时候起,越剧才真正有了编剧、音乐、舞美等一套班子。
作为一个越剧人,我刚刚坐在观众席里看,好多处都泪目了。就像袁雪芬老师在剧里的一句台词:我爱越剧有什么错?我想要让越剧繁荣昌盛有什么错?他们那一代人遇到的困难,其实我们这一代也能感同身受。
今天,我们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冲击,越剧将来会不会有第二个年?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百越文创首届越剧优秀剧目邀请展其实就是向前辈艺术家们致敬。70多年前,为了募资建造一个属于越剧人自己的剧场,当时10位最红的越剧艺术家们组织了《山河恋》的义演。如今,70多年过去了,越剧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剧场。今天,我们选择在小百花越剧场开幕,选择《傲雪芬芳》作为开幕大戏,就好像是把前辈们当年改革的成果和心愿呈现在这里,这已经远远超出一部戏的意义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但《傲雪芬芳》这部戏除了在当地演出,还没有去过别的地方。我希望这部戏能从它的家乡走出来,走到杭州小百花越剧场,将来还能去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演出,让所有爱越剧的观众知道,这个剧种是在前辈们怎么样的一种精神和力量中发扬广大的。
白燕升对话茅威涛记者吴煌摄
扬起头迎接互联网时代
白燕升:像戏里也提到,袁雪芬老师在排演《祥林嫂》的时候,真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是这个戏终于成了,它成了“新越剧”的一个里程碑。不过我觉得对于茅威涛来讲,它的意义一定不只于此,相信袁雪芬老师的艺术追求和改革精神,也会冥冥中引导着你?
茅威涛:我刚刚也在想,在百年这样一个短短的时间之内,越剧能够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剧种,就像一个奇迹。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氛围是分不开的。
刚刚戏里也说到了,袁雪芬老师在演出之余喜欢看电影、话剧、歌剧,尤其是话剧对她产生了巨大影响,她觉得为什么越剧不能像话剧那样演?于是,越剧开始有了剧本制。
为什么她会去扮演《祥林嫂》?袁老师和我也有过交流,她说他们那一代人,其实不知道鲁迅先生是谁,甚至当许广平先生到后台来看望他们,跟他们来讲解如何排演《祥林嫂》的时候,她也不知道许广平先生是谁。
但受到新文化运动以及租界文化的影响,以袁雪芬老师为代表的越剧前辈们敢于去革新,敢于第一次把编导制搬上舞台,甚至敢于把钢琴、小提琴引进到越剧的舞台。我常常在想,在那个年代,前辈们可以扬起头去迎接新文化;我们今天的越剧人,也可以扬起头来迎接互联网时代。
因为改革“新越剧”,袁老师曾经收到过子弹,我子弹没收到过,但是我收到过砖头。现在网络叫拍砖,说茅威涛你脑子出毛病了,拍你一下。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再看袁雪芬老师的故事,给了我一个启示:我们这一代越剧人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有信心。在现有的观众基础上,只要我们出好作品,只要我们人才济济,越剧就会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傲雪芬芳》剧照记者吴煌摄
低下头颅直面市场检验
白燕升:尽管茅威涛今天说起来云淡风轻,其实我一直在想,袁雪芬老师那一辈的艺术家在面临改革的时候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是他们成了,过了30年、50年以后,我们觉得他们值得。那么从上世纪90年代初,茅威涛出演的一系列剧目,在这二三十年间,同样遭受着质疑,甚至是谩骂,甚至是板转。随着时间过去,我们发现她也成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茅威涛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无所不敢,她想做的事都能成。
但是,突然有一天也就是3月22号,我看到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