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突破,上海18家市级文艺院团演出收入

全年完成演出场,同比增长81.4%,演出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75.4%,比疫情前的年增长8.25%……1月17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年度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考核会上,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共同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这一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上海院团的演出场次和收入不降反增,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昆剧团在内的多家院团,在演出场次和收入上还创下了历史性突破的成绩。

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共有11部作品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交响乐《红旗颂》、沪剧《敦煌女儿》、杂技剧《战上海》、话剧《商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白毛女》等都是在艺术和市场上获取双丰收的作品。

吕其明和演奏《红旗颂》的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还同时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两大主题展演活动,民乐作品《共饮江河水》、交响乐《中国颂》、芭蕾舞剧《宝塔山》《闪闪的红星》、歌剧《晨钟》、话剧《浪潮》、杂技剧《战上海》、昆剧《自有后来人》、京剧《红色特工》《换人间》、越剧《山海情深》等一大批上海出品的原创新作都在展演中亮相,用艺术语汇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艺术再现党的百年历程。这一年,上海全力打响驻场演出品牌,“演艺大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显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越剧《红楼梦》、杂技《时空之旅2》等全新驻场演出项目,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也提升了城市软实力。

上海交响乐团《中国颂》演出现场以演出为中心,场次和收入连创新纪录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疫情冲击,上海的国有文艺院团“逆势而上”,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上海交响乐团在整体演出量和收入上就有历史性突破。全年演出历史上首次突破场,演出收入更是超过万元。

“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对演出做出了导向性指引。”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上交不仅增加演出场次,更在演出本身质量、观众覆盖面上下功夫。在加强“团厅音乐季”品牌打造同时,力推新人新曲,并扩大演出辐射面。为白领量身定做的晚高峰音乐会,新推出主打青少年的“音乐地图”系列。音乐季最新项目“莫扎特的音乐盲盒”,在全新渠道上吸引全新的观众。作为国有院团,更是充分发挥公益属性,将演出、主题音乐党课、艺术普及讲座等送入校园、社区和企业;同时也通过开设“聆听·百年回响”主题红色音乐展、办好中小学校长艺术素养提升研修班、组织残障人士专场公益音乐会等形式,为更多热爱艺术的市民提供音乐服务。

同样取得历史新记录的还有上海昆剧团。全年完成演出场次场,其中在专业剧场的商演场次创下新高,相比疫情前年增长94%,本市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增长84%。全年演出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的.9万元。此外,观众人数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商演观众人数比年增长13.3%。

对于曾经以“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著称的昆剧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在场专家直呼“不容易”。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上昆聚焦“演艺大世界”建设,深化多样化演出机制,推动形成从大剧院、小剧场到演艺新空间的阶梯演出体系。剧团全年近一半的演出安排在“演艺大世界”区域。

上海评弹团因为“文艺轻骑兵”优势,全年的演出场次高达场,比去年实现翻番。演出场地更遍及专业剧场、书场、社区学校、办公楼宇,同时还开拓了豫园亭湖心亭及海上梨园驻场演出等多种型态。

作为上海演出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品种之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市场成绩更是让人瞩目。年上话经营性收入万元,其中演出收入万元,总收入1.5亿元,均创建院以来的历史新高。上话总经理张惠庆表示,上话以实现双效统一为目标,坚持收入来源多样化、生产要素本土化、成本风控强效机制化,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从容生长的可能性。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美琪大戏院开启驻演近年来,上海持续做大演艺“源头”“码头”。对标世界知名演艺集聚区,上海演艺大世界的聚集效应也日渐显现。年,演艺大世界区域内演出场,同比翻番,较年增长10.07%。此外,上海大剧院、美琪大戏院等演艺大世界区域内11家国有专业剧场全年演出场,引进国内优秀剧目部演出场、首演剧目32部,“亚洲演艺之都”首演首发重镇地位基本确立。此外,上海今年发力驻场演出,在《不眠之夜》《时空之旅》《欢乐马戏》等驻场演出的基础上,推出更多驻演项目,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原创力和标识度。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其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自年5月起驻演,半年内完成84场演出,票房达万。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将民族音乐与优秀历史建筑有机融合,用新技术为传统民乐赋能,打造上海文旅新地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推出“京昆群英会”演出季,打响“看京昆到天蟾”的演出品牌,上海交响乐团已经培养起观众每周末在“馄饨皮音乐厅”听交响乐的习惯。

民乐《海上生民乐》创作继续发力,深化院团改革再出发演出之外,创作和人才,同样是国有院团的重中之重。

年,在上海两批“建党百年”“全面小康”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中,舞台艺术项目共计20部。《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等5部作品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在这些创作中,涌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