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漫步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园林中,聆听数百年前丝织繁华的回声;下午,躲在特色书店,听凭文字拂去心头躁热;入夜,跳进人声鼎沸的小剧场,感受脱口秀的年轻“笑”能量……
天气再热,这座城市都不乏沁人心脾处。六朝古都南京的魅力就在于,年建城史散于街角、藏于巷陌。乌衣巷、百子亭、颐和路,每一个老地名背后,都是古今故事。
时间流转,南京文脉兴盛绵延。十竹斋重刊并成立艺术集团、原力数字团队三次入围动画界奥斯卡“安妮奖”……年到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从亿元增长到.9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4.26%增加到6.5%,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三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把文化变成新增长点,南京气度不凡。
资源活化,擦亮红色之城
“这些天,我们追思革命先辈艰苦的战斗岁月,心灵不断受到强烈的触动和震撼,体会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近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届“红领巾讲解员”研学培训班结业,学员代表吴怡诺在发言中这样感慨。为期四天的研学培训后,他们将正式“上岗”,在纪念馆为观众奉上精彩讲解。
南京红色家底丰厚,雨花台、梅园新村等多处红色文化资源点遍布大街小巷、山野乡村。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7年来,南京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举全市之力发掘、活化党史资源,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融入城市血脉。
“我身外没有值钱之物,只有一副眼镜和身上的磷。我愿我的磷燃烧起来,烧掉旧世界,燃亮新乾坤……”今年4月,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转向线上,开启“云”展演。在歌唱家的动情演绎下,邓中夏、恽代英等雨花英烈“重现”舞台,与纪念馆年轻讲解员跨时空对话。
在新时代讲好雨花英烈故事,南京创新表现手法,选择了大型交响组歌这一形式。《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邀请了国内优秀艺术家团队打造,历时一年多创作完成,并先后走进江苏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展演。话剧《雨花台》、越剧《丁香》、文献纪录片《致未来书》、长篇小说《苍茫大地》、原创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现代京剧《梅园往事》……近年来,南京推出一批文艺作品,不遗余力讲好红色故事。
在南京各中小学和高校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精神养料充分浇灌“祖国的花朵”。中山小学在